2.2.2 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教育功能

2.2.2 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教育功能

文学的发展历程往往超越了文学的界限,延伸到其他领域;人类对文学内在含义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人类的文本研究经历了不同的范式转换,对文学作品审视的角度也一直处在不断重新界定的不确定状态。这种范式的转化和不确定性,为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发展提供了来自自身的动力。生态危机的信号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重新审视文学作品,进行文化批判,解释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并力图寻找一种临界点的反动。

生态危机推动了研究者们将文学话题推到了拯救人类灵魂的前沿阵地上,生态伦理学和文学的联系的视角,试图使文学和哲学共同走向自然生态的视野。一方面这是生态伦理学发展和延伸自身学科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态危机如果不能从人们的意识中得到解决,毁灭的不仅是人类的文化构建和阐释模式,人类的基本生存将得不到保障。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已然是一种多元文化,而这种多元性就必然要求生态伦理学的发展跨越学科来探讨生态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关对策及未来发展。在生态伦理学与其他社会文化学科彼此依存、互不可分的条件下,从文学作品的视角来解读生态文明和伦理,从而透视生态危机,提供解决方案,蔚然成风。人类的文学要为生态危机偿还债务,他本身就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文化原因之一。没有生态文学的延续就意味着生态灾难的延续。著名的生态主义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平衡的地球:生态学和人的精神》里指出,对我们这个地球环境的最大的威胁,不是那些威胁本身,而是人们对那些威胁的认识不足,是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生态危机发展下去,绝对会把人类引向坟墓。发掘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和识读生态伦理,已经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