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世纪初至30年代文学作品中敬畏生命之生态伦理观

4 20世纪初至30年代文学作品中敬畏生命之生态伦理观

从文学角度出发来研究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也是研究社会变迁和进步的一种手段。美国文学文化研究者方成总结了社会循环论学派的美国学者索罗金、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斯宾格勒以及英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汤恩比的看法,认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成熟和衰退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螺旋式波浪变迁的过程[33],而不是显性直线发展进化的过程。那么20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生态伦理思想是遵循了何种发展路径呢?

在承认历史前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20世纪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的影响的前提下,本论文将20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学思想的衍变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进行分析,即:20世纪初至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和60—90年代生态伦理多元化发展阶段。这种历史阶段的划分是建立在生态伦理学和文学发展的历史性的基础上的,重视文学和生态伦理学身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各个学科的发展造成的影响。逻辑应该服从于历史,而不是历史服从于逻辑,任何社会发展研究必须立足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本章重点阐述20世纪初至30年代历史阶段中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的理论与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相互影响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