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1《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与生态精神麻木警示
哲学家和作家的思想往往会在一生漫长征途中发生变化,在其学说和作品中产生前后自相矛盾的思想性。作为见证了两个世纪文明发展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0—2013),其百年生涯中见证了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并将与环境相关的主题带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作为一名写作跨度极大的作家,她从1950年的第一部作品开始,就以不同角度体现其生态伦理观的不同侧面。如果说1950年的《野草在歌唱》表现了生态整体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并有了生态精神学的原型思想,那么1999年的《玛拉与丹恩历险记》则保持了一贯的生态思想,但是融入了新时代的特点,以对人类中心主义工业化进程和科技的批判为线索,以魔幻的方式表达了她的生态主张。《玛拉与丹恩历险记》(Mara and Dann:An Adventure)表现了莱辛多变的写作风格,将科幻写作方式与现实性紧密结合,通过塑造一个貌似奇幻和荒诞的世界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谴责。
莱辛的作家生涯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井喷式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进步和环境破坏。一部分人在数不胜数的环境破坏事故面前,逐渐形成了环境意识的“精神麻木”,对环境污染失去了关注的热情。罗伯特·杰伊·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在《麻木时代》(The Ag of Numbing)中如此解释“精神麻木”:“他们谈到了一种思想的瘫痪,变得对人类的死亡不再敏感,暂时失去了感受,这种有用的防御机制阻止了思考它所面对的被可怕且无法控制的景象所压倒甚至摧毁”[141]。人们对环境恶化慢慢形成了麻木的反映,长时期的面对各种环境污染数据和信息,受众的敏感性已经降低,随之降低的还有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这种生态麻木性呼唤一种生动、具有现实感和感召力的作品带读者走出麻木困境、保持环境敏感度。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出版于1999年,描述了在穿越时光的科幻故事的背景下,马拉和丹恩这对姐弟的历险经历。小说的时间背景是下一个冰川世纪到来之前。小说在开头营造了地球生态系统被摧毁的自然环境背景,北半球被冰雪覆盖,南半球被沙暴席卷,而人类能居住的低纬度地区的大地则到处是干涸的景象。马拉和丹恩是王室后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姐弟俩家破人亡,开始流亡,一路上姐弟俩遭遇了险象环生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危机的挑战。恶人、巨龙、蝎子的攻击总是伴随着险恶的自然环境,挑战了姐弟二人的人性和忍耐。故事的结尾是正剧,姐弟俩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到达绿洲,终于过上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