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老人与海》中矛盾的生态观

5.5.2 《老人与海》中矛盾的生态观

1953年,海明威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使海明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代表了海明威写作特色与成就高峰的作品中具有多种矛盾的生态伦理思想。“老人”在几种交错、矛盾的思想斗争中完成了这次海上捕鱼行动,而这种前后摇摆、自相矛盾的对待大鱼和大海的态度,无疑是作者海明威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写照。

(1)敬畏生命的思想

老人身上体现了施韦泽和利奥波德用伦理学表达的生命可贵、对生命共同体的崇敬之情。

老人的心中,自然是最伟大力量的象征,自然界万物和人具有血脉相连的一体性关系。在看到海豚嬉戏的时候,老人认为“它们都是好样的,它们嬉戏、打闹、相亲相爱。它们是我的兄弟,就像飞鱼一样”[109]。对小鸟,他如同对人类一样展开对话,他问鸟儿“你多大了,你这是第一次出门吗?”“鸟儿,乐意的话就住在我家吧,很抱歉,我不能趁眼下刮起小风的当儿,扯起帆带你回去,可是我总算有个朋友在一起了”[110]。老人的语言,表达了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中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我跟星星一样清醒,它们是我的兄弟”。他把星星当成自己的同类,星星悬挂高空,自己就必须保持和自己的兄弟一样的清醒状态。

老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具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他为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而捕杀动物感到罪恶和愧疚。他回忆以前捕捉到一条雌性马林鱼的时候,上了钩的雌鱼不断挣扎,最后筋疲力尽,而雄鱼始终在捕捉雌鱼的船边,不肯离去。老人意识到宰杀雌鱼的罪恶,在宰杀前“请求雌鱼的原谅”。生存的需求使得他徘徊在两种矛盾情感的中间地带:“也许我不该当渔夫;然而这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在捕捉马林鱼的过程中,面对这条具有强烈求生欲望且体力强壮的马林鱼,老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鱼啊,我爱你,非常尊重你。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他捕杀大鱼却不贬低大鱼的价值,“凭它的举止风度和它的高度尊严来看,谁也不配吃它。”[111]

(2)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老人与海》中,大自然是赋予万物生命的万物之源,但是人类“既崇拜荒野自身的特征,又需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特征,以此来表现人类的意愿”。海明威对自然感悟和热爱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他在揭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批判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呼唤人们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他和笔下的人物又充满了征服荒野的欲望,这种征服是展示人的征服欲、控制力的过程。

《老人与海》中,老人展示出了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跟随马林鱼、杀死鲨鱼,从而将硬汉性格彰显的淋漓尽致。征服自然的人类的特质,在老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海明威要通过塑造老人的形象来摆脱自然主义“人是一个敌意的宇宙毫无理由的惩罚”的命题,老人在艰难险阻面前,“勇敢而又风度”的忍受着自然的挑战: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消瘦而憔悴;手上刻有很深的疤痕;大马林鱼的力量比他强大很多,却不放手。老人尊重大鱼,但是这种尊敬要以征服来收场的:“它是条大鱼,我一定要制服它,感谢天主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杀害它们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比我们高尚,更有能耐”[112]。老人认为,人是自然界最有本事的生物,人的智慧可以征服自然界比人类更庞大更有力量的生物,“(马林鱼)使出它全部的力量,而要对付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我的智慧”。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的,海明威以老人忍受疼痛的过程,揭示了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他并不觉得真的好过,因为钓索勒在背上疼痛得几乎超过了能忍受的极限,进入一种使他不放心的麻木状态。”[113]

从生存角度来看,其实近海打几条小鱼就可以满足生存需要,但是老人却披荆斩棘到深海去和大鱼、鲨鱼相遇,最后空手而归,几近丧命。主人公老渔民强烈认同人类欲望与自然法则的冲突,他历尽千辛万苦,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却在回家前遭遇鲨鱼掠夺,老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对失败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那么是什么把你打败的?”“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114]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海明威借用老人的身份来说明人类是被自己打败的,人类把生存所系的自然环境摧毁必然带来人类自身的毁灭。

(3)破坏自然被惩罚的结局

《老人与海》徘徊在热爱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矛盾心理中,但是在故事的结尾,海明威对这种通过征服自然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做法,给予了一个消极答案。虽然海明威塑造了老人的坚韧与强大的内心世界、娴熟的捕鱼技术,但是人类要强行侵入自然世界、打破自然规律的时候,失败也是注定的了。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阐释的,“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存在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的……个人的行动,在特定的情况之下,力求实现某一目的,势必会引起和它对立的激情来反对自己,因而导致难以避免的冲突”[115]。在和马林鱼进行较量的时候,老人和马林鱼都在按照自己的生存本能来与对方斗争,当他终于杀死了马林鱼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慨:“你要把我害死了,但你有权利这样做,我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者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116]。这种殊死搏斗的结果是他的战果被鲨鱼吃掉,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随着潮水起落,摇摆。”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