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对20世纪文学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

3 浪漫主义文学对20世纪文学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

文明的传承性决定了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本时段,而是承上启下的,这决定了20世纪的文学作品中折射的生态伦理思想必然受到历史积淀的影响。德里达的著作《延异》(Difference)一文中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踪迹(trace)。他认为存在都是因空间的差异与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一切存在都是过去的存在,现在的存在以及将来的存在的集合。简而言之,就是说一切存在都包含了“他者”(others)的踪迹。所以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事物彼此间拥有差异而互相区分,得以认同的一张“关系网”(a network of relations),一切事物从本源上都是彼此相互区分又相互补充的(supplement at the origin)[20]。当文学创作者处于和他者时刻联系的关系网中,必然会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关系网”和“他者”的影响。“关系网”和“他者”这两种因素,不仅意味着不同时代之间的历时发展将使得不同时期的作品展示出延续历史和反拨谬误的倾向;“他者”和“关系网”还意味着文学与生态伦理学之间的不同学科的区分与互补。生态伦理学与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意识也是相互影响的,一个领域内的理论的发展会促使另一个领域内的相应意识或者理论的成熟,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