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前瞻性
本时期的文学作品出现了一个重要特征,即部分文学文本中出现了先于生态伦理学意义上的生态伦理思考。这体现了文学作品思想的前瞻性,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这些前瞻性的思想包括以下方面:
(1)文学作品中隐形的道德共同体概念
如果说生态伦理学的根本特征是“将道德共同体扩大到人以外的生命形式上”,约翰·缪尔的国家公园理念无疑是符合这条特征的。他倡导建立国家公园,反对任何人为形式来践踏国家公园和自然山水的完整性,余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描写自然山水和动物的美好,并从政治手段出发(结合国家政策立法等手段)承认“非人类存在物的天赋价值”。他的这种超前意识,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生态伦理学中的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和泰勒“生物中心论”才有明确论述,上升到生态伦理学角度来揭示问题实质。
(2)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权益概念
杰克·伦敦在他动物主题的小说中发出了爱护动物的呼吁。“人类优先”的思维方式统治了人类数千年,在美国出现了反抗压迫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同时,人们认识到对有色人种和土著人的歧视、对女性的歧视和物种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动物关怀的本质是要求承认所有物种的内在价值,比起辛格和里根的动物保护理论和泰勒的“非人类存在物的天赋价值”,杰克·伦敦对动物的关注足足早了半个世纪。他用“巴克”和“白牙”这两只狗的形象告诫人类,如果不尊重动物的尊严,人类享受自然的权利是不能真正实现的。
(3)文学作品对技术反作用力的反思
比起20世纪中期的芒福德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拷问的思想,劳伦斯等作家在作品中反映了自然力量与科技力量的对抗,其中,人作为技术的创造者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处于尴尬的中间地带。环境危机是工业文明的结构性特征。工业文明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决定了环境危机是工业文明的必然产物,当工业文明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相应生成的理性系统就会对其进行制约。劳伦斯的作品也展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对所谓低级劣等生命形式的尊重。他的小说关注女性权益,展现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明显特征。他也在小说中多处表达出对人类科技文明的担忧,在展示技术进步的丰功伟绩的同时,用鲜明的笔触揭示了汽车、火车等新生事物对原理世界秩序的干预和人们的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