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5.5.1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罗伯特·弗莱明(Robert Fleming)认为,像海明威那样将作品与自然世界亲密的完美结合的作家少之又少;特立·威廉斯(Terry William)评价道,海明威对爱的表达都倾注在他小说的自然描写之中;沙林·墨菲(Charlene Murphy)说,海明威的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对自然伟力的崇敬。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是20世纪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一颗耀眼之星,也被誉为美国“迷茫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的人生经历丰富,小时候受父亲影响,使得他热爱荒野,并熟悉打猎等野外生活技能。他的自传评价自己是一个不会滥杀动物的人,尊重动物,从不滥施猎杀。年轻时候的海明威的足迹遍布欧洲、非洲、加列比海和非洲,其1935年的小说《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就是以他非洲的经历为写作原型的。埃蒙德·威尔逊评价道,“海明威是精准的晴雨计,将身体感悟和自然环境中的感受记录下来”[108]。海明威一生有多部作品,获得过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下列作品被认为是有典型的生态伦理意识的文学作品:《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乞力马扎罗山下》(Under Kilimanjaro,1932)、《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1935)、《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和《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