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一辑 主题类型

张贤亮小说中的外国文学因素

曹乃谦小说中的外国文学因素

贾平凹小说中的“引用”

一、笑话

二、古代文献(史书、子书等)

三、文学作品

《人生》表现的爱情悲剧与户籍管理制度

当代小说中的基督教因素

第二辑 文本批评

小说是不可以修订的——读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

一个犹疑、矛盾且诚意不足的仪式——评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

“东方学”式写作——评张翎长篇小说《睡吧,芙洛,睡吧》

悖于情理的想象——评李锐长篇小说《张马丁的第八天》

《床畔》的漏洞及其观念问题

余华小说二论

一、死在模仿下的《第七天》

二、《文城》的十二个漏洞

山寨“局外人”——评阿乙长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摇摆于真实与虚构之间——试谈乔叶长篇小说《认罪书》及其他

读王手的几部小说

第三辑 风格细绎

汪曾祺小说风格

铁凝小说三议

一、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描写好人形象

二、永远的香雪

三、《大浴女》:从宿命逃向“内心深处的花园”

“生活中应该有戏剧性的情节”——读滕肖澜的小说

石舒清小说三谈

一、《低保》:权力与人情的交织

二、《九案》读后

三、《底片》:体现“文章之美”的小说

季栋梁长篇小说《上庄记》与西海固形象

李进祥的两个短篇

一、《换骨》:诅咒、狂欢仪式以及救助

二、《乏痨》:童子尿、民间智慧及温和的嘲讽

马金莲小说中一代少女形象

小说短评十二题

一、解读红柯《吹牛》

二、一桩几乎无事的悲剧——读刘庆邦短篇小说《鞋》

三、小说中的“鹅笼境地”

四、结构性冲突导致了意图偏离——读刘震云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五、贾平凹《古炉》之火未臻纯青之境

六、“哑小说”——重读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七、阿城的“三王”小说

八、池莉《水与火的缠绵》读后

九、高晓声和他的《李顺大造屋》

十、谁也离不了谁——重读两篇煤矿题材小说

十一、“这负重者就是我们的农民”——读朱晓平中篇小说《桑树坪纪事》

十二、一篇趣味不高的小说

小说细节

一、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只会说英语

二、说笑话

三、解释“相对论”

四、前生相识

五、吹小糖人,捏泥娃娃,演傀儡戏

六、两个单干户

七、牛羊下跪、流泪

八、动物人化,低头认罪

九、一只鸡蛋

十、真理是赤裸裸的

十一、“亩产万斤”

第四辑 理论边缘

近年来长篇小说形式求变上的误区

小说叙事的第二人称

从“作家梦”到“黄金时代”——读马原等著《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

对刘心武、路遥的一点补充——读程光炜著《文学史二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