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相对论”
宗璞《东藏记》(2002年)第八章第一节,明仑大学校庆聚餐后,众人陆续散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庄无因,仍旧和几个小友在一起:
几个年轻人还恋恋不舍不愿走开,他们要无因讲一讲什么是相对论。无因捡了一块黄泥,在石桌上画了个简单的图,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若是爱因斯坦本人听见,可能也会赞许。讲了一阵,无采说:“好了,好了,真都那么爱听么?”“不爱听就走开。”无因语气很温和,仍拿着黄泥在桌上画,大家仍围着听,可是他越讲越深,大概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了。无采要走,嵋拉住她,说:“再等一会儿。”梁先生又走过来,说:“你们还不解散,家长都等着呢。”低头看那黄泥图,说:“从图论的角度看,你这条线不对。”拿起一块泥改了,无因立刻明白,连声称谢。
《东藏记》是“野葫芦引”中的一部,其他两部为《南渡记》和《西征记》。据说,这个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有着原型,如孟樾即是作者父亲冯友兰,秦校长为梅贻琦,钱明经为吴宓,尤甲仁、姚秋尔夫妇乃钱锺书、杨绛夫妇,而庄无因可能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
倘若真是如此,作为读者的我们就更充满了期待,因为作者已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好学深思、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庄无因给几个小友讲解“相对论”,其讲解“深入浅出”,达到了爱因斯坦本人听见也会点头称赞的程度。这也透露出了一个信息,杨振宁在大学时候即已弄通了“相对论”,庄无因的解释可以看作是杨振宁的解释。爱因斯坦如何点头称许,普通读者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那几个小朋友能够听得懂,普通读者想来也能理解接受,因为读者期待并想知道的,就是庄无因将高深理论化解成的那个“浅出”部分。
然而,奇怪的是,作家可能真的太吝啬了,她没有把庄无因的解释公布出来,读者的期待最终还是落空了。
莫言长篇小说《十三步》(1988年)第四部第七节,物理老师方富贵给学生们讲述了据说是爱因斯坦本人对“相对论”的解释:
据说,有人请教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怎么回事——你对我们说——爱因斯坦解释道:如果您在火车站等火车,两个小时显得很长很长;如果您跟心爱的姑娘在一起,两个小时就显得很短很短。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流传着爱因斯坦妙解“相对论”的故事,当时有不少幽默笑话选本,都收录了这个故事,情节上大同小异。比如有一本笑话集中收有一则故事,爱因斯坦用一个比喻回答了他人的提问:“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二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钟;但要是在炽热的火炉边,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这些故事或笑话的来源不明,其可信度大可怀疑,但它反映或折射了其时的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则无可否定。
《十三步》用这个故事,来戏谑性地形容那个早晨的“漫长”,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方富贵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他将要在整容师手中变形为另一个人。
虽然引用这个故事只是一种点缀,近乎于闲笔,但作者不仅准确地描述了人物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逗人一笑,没有故意遮遮掩掩,藏头露尾,让读者猜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