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一、导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卫生工作面临着疾病频发、缺医少药的困境,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据1950年湖南岳阳的调查资料显示,当地13.6%的人患过天花,全国当年仅天花患者便达4万余人。针对以上情况,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基层组织,明确发展方针;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制度体系;发展卫生科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为“爱国卫生运动”。

1957年9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1958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从除“四害”做起,普及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消灭各种疾病和它们的根源,增进人民的健康。“除四害”已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成为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爱国卫生运动贯彻整个新中国发展史,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普遍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后,仅半年时间,全国就清除垃圾1 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扑鼠4 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填平了一大批污水坑塘,广大城乡的卫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在国家治理和居民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原卫生部制定并颁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作为开展有害生物防制几十年来在国家层面公开发布的第一个法律文件,标志着从“除四害”到“病媒生物预防和控制”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战略中关于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防控要求越来越高。2014年5月,全国爱卫会发布《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其中包含3项病媒生物控制内容,对卫生城区要求建成鼠、蚊、蝇、蟑螂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中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纳入主要内容,提出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以及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策略。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以纪念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肯定了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探索也进入了新阶段。

2020年4月,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指出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基础上,追求创造更丰富的精神财富。

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针对爱国卫生运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全面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8月,全国爱卫办发布《关于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营造健康环境的通知》,指出“迅速开展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全力保障大灾之后无大疫”,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将爱国卫生运动与疫情常态化防控局势紧密结合,灵活运用。

以上文件的发布,彰显了我国对爱国卫生运动及其重点任务工作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重视,也促使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重庆市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1957年11月,重庆市成立了除四害委员会,采用毒(饵)、打(鼠夹)、熏(硫磺熏下水道)三管齐下的方法,共消灭鼠类 590多万只。同期,鼠疫发病率由1950年的0.68/10万下降到1952年的0.15/10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率由0.004 7/10万下降到0.002 2/10万,充分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2003年5月,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指出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促使爱国卫生运动责权分明,有序开展。2015年,重庆市加大重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城乡均等化发展力度,首次组织开展全市百万农户统一灭鼠活动,完成了69万户的目标任务。累计整理卫生死角7.16万处,清理暴露垃圾3.9万吨,增设社区垃圾集容器9 231个,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2016年,重庆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作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等原则,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市38个区县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加强蚊虫密度监测工作,提高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及时采取物理、化学等手段,切断病源滋生源头和传播途径,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2021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爱国是核心、卫生是根本、运动是方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实现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12月,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重庆市“迎新春”爱国卫生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将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居民的生活当中。

在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示精神下,重庆市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治理工作,形成了党的领导、多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模式,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培养了居民卫生意识和相关技能,切实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更好衔接,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