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卫生健康发展严重滞后是中国对巴新卫生援助的现实基础

1.巴新卫生健康发展严重滞后是中国对巴新卫生援助的现实基础

巴新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较低,母婴健康、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尤为突出,对国际卫生援助的需求十分强烈。巴新母婴健康水平面临严峻挑战,距离实现健康相关千年发展目标(MDGs)仍有较大差距;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此外,巴新正在经历流行病学转型期,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日益增加。

第一,缺乏独立的公共卫生体系。巴新公共卫生职能长期由医疗机构承担,国家层面的决策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紧急行动中心,担负科研教学职能的是中央公共卫生实验室(CPHL)和医学研究所(IMR)。第二,母婴健康水平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仍有相当大差距。巴新孕产妇死亡率(145/10万,2017年)、新生儿死亡率(16.2‰,2018年)在大洋洲地区最高,实现MDGs面临严峻挑战。2018年巴新孕妇接受产前保健的比例为76.1%,由熟练保健人员接生的比例为56.4%,导致巴新孕产妇和新生儿大量死亡,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第三,主要传染病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巴新重大传染病持续流行,201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432/10万,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第二高的国家;成人艾滋病流行率基本保持在0.8%水平,卫生系统难以保证艾滋病患者接受终身治疗;2018年疟疾发病率为184.5‰,全国人口都面临感染疟疾的风险。同时,截至2022年3月25日,巴新共报告43 07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群的持续跨境流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聚集以及非药物干预措施依从性较差,使得确诊病例急剧增长。第四,非传染性疾病加速成为巴新主要的疾病负担。巴新正在迅速向西方生活方式过渡,吸烟、肥胖、酗酒、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日益增加,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肿瘤等。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国家概况》显示,2016年巴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56%,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体活动、盐/钠摄入量、烟草使用、高血压和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