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近年来,中医预防治未病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医药整体观理论思维、个性化辨证施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国际社会、现代医学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中医药。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由“诊疗型”向“保健型”转化的特点,健康服务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因此将中医药融入健康服务产业,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是顺应时代进步和居民需求的必然选择,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承中医药技术、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载体。
国家中医药政策倾斜力度空前。一系列中医药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平台。2016年国家正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党的十九大针对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统筹推进中医药领域的各项改革,努力实现中医药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更高水平、更有效率地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要求。
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并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对中医药实施倾斜政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疗效确切和费用低廉的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中医预防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疾病谱的改变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看病就医这一单一形式,而是转向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水平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健康服务产品,能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意愿与实际需求的健康服务产品所在的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会带来健康产业新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健康观念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居民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当前,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健康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超过10%,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在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占GDP比重不足5%,健康需求正由“诊疗型”向“保健型”加速转变。主要表现在:居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健康服务以及对个人定制化的、质量高的、服务好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等高端服务需求增长迅速,高端定制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养生保健、健身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