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井口街道柏杨村社区病媒生物防制模式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首个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也是首批建成并通过重庆市验收的病媒生物实验室的市辖区。自2018年以来,连续4年承担国家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井口街道柏杨村社区作为其中一个监测点)和抗药性监测工作,2021年承担重庆市首批国家病原学监测工作。沙坪坝区以创建和巩固全国卫生城区和健康城市为基础,采用“市级病媒生物防制模式”,认真按照国家、重庆市相关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积极组织和开展监测工作。病媒生物防制模式参考2017—2030年全球病媒生物控制对策中的适合当地情况的有效和可持续病媒控制模式,详见图1。
井口街道柏杨村社区位于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瓦窑沟78号,属于沙坪坝区的城乡结合地。占地面积0.73平方千米,绿化面积0.30平方千米,总户数1 821户,户籍人口数3 513人,以退休老年人为主,占74.5%。该社区是由3个无物业管理、无电梯的老厂家属区(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11栋居民楼、重庆民丰化工有限公司22栋居民楼、重庆磨床有限责任公司22栋居民楼)、社区居委会、社区绿化用地、居民休闲区等组成,属于典型的单位型老旧社区。在未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前,柏杨村社区存在居民楼及公共场所房屋破旧,居民无休息娱乐的场所,居民楼道间乱堆乱放,背街小巷遍地垃圾,路面多处坑洼,花园杂草丛生,垃圾站臭味熏天,蚊、苍、蟑螂和老鼠肆意横行等脏、乱、差情况。近几年来,随着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和健康城市的推进,柏杨村社区爱国卫生运动正持续、深入地部署和开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1 沙坪坝区病媒生物防制模式示意图
(1)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和巩固全国卫生城区和健康城市是完善公共设施、开展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民健康、提升城市形象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也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沙坪坝区在全国卫生城区和健康城市的创建和巩固期间,区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积极落实和部署;区爱卫办全力落实人员和经费,协调各部门开展全国卫生城区和健康城市创建工作;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区疾控)负责技术指导和督导考核工作;井口街道和柏杨村社区居委会配备专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开展具体创建工作,并定期组织居民开爱国卫生运动学习;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改造和治理。井口街道柏杨村社区正一点一滴进行全面改造:维修路面、清理水沟、修补墙面、补栽绿植、环境美化、清运垃圾、新增和维修休闲娱乐区等,完成了大大小小100余次整治和自治,成功完成“美丽蝶变”,被沙坪坝新闻频道列为重点宣传社区。
治理后的小区环境方面:道路宽敞明亮,街前屋后整洁干净,居民楼道井然有序,垃圾中转站卫生环保,荒草坝变成老人和小孩的运动和娱乐场所,新增居民纳凉凉亭和小区公共休闲区。改善后的居民素养方面:居民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区域吸烟、乱扔烟头,选择绿色环保的低碳方式,社区环卫工作由井口街道聘请专职清洁人员进行日常保洁,小区组建环境监管委员会持续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方面:柏杨村社区坚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推进,切实提升民生福祉,着实把柏杨村社区建成了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图2—图7)。
(2)深入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利用监测结果指导社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和自治。病媒生物监测是新时期实施病媒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任务工作。自2018年以来,柏杨村社区已连续4年开展了4种病媒生物(老鼠、蚊、苍蝇、蟑螂)监测,是重庆市病媒生物监测的一个重要示范社区。
沙坪坝区爱卫办落实病媒生物防制的组织、管理、制订方案并落实经费保障,区疾控根据病媒生物消长周期,制定监测计划,指导专业机构开展蚊、苍蝇、老鼠和蟑螂的生态学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和评估,指导柏杨村社区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柏杨村社区居民参与到病媒生物防制,齐心协力共同筑起病媒生物防线。
图2 改造前荒草坝
图3 改造后的休闲娱乐区
图4 改造前公共休闲区
图5 改造后公共休闲区
图6 环境治理前背街小巷
图7 环境治理后背街小巷
首先,区疾控按照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采用不同监测方法(老鼠采用粘鼠板法;蟑螂采用粘捕法;苍蝇采用笼诱法;蚊密度监测分为成蚊监测和幼蚊监测,成蚊监测采样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在柏杨村社区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现场监测情况,见图8—图13。2018—2021年柏杨村社区病媒生物学监测趋势显示:除2021年成蚊密度水平高于历年外,但仍在较安全和可控制水平,其他病媒生物密度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合该社区抗药性监测结果查找可能原因,一是社区成蚊出现较高的抗药性,对菊酯类灭蚊剂敏感性下降;二是2021年社区在新冠疫情人员排查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对外环境蚊防制有所减弱。
其次,区疾控运用柏杨村社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开展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病媒生物季节消长和长期变化趋势制定相应防制措施,从技术层面指导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和自治,见图14—图19。包含春、秋季统一灭鼠,春季灭蚊和夏季“三灭”等季节性防控措施和日常防制管理措施等。指导社区及时清理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如垃圾桶、垃圾站、下水道、阴沟,外环境地面积水和水容器等,及时发现和堵塞鼠洞;增加外环境鼠药投放点和投放频次、绿化带和居民活动区安装灭蚊灯等设施;指导居民清理房间、楼道垃圾,家中植物、盛水容器等病媒生物孳生地,安置防蚊纱窗、蚊帐;门、窗漏洞及其他连接缝隙增设铁皮防止老鼠进入,在家中放置粘鼠板、防蟑胶饵、灭蝇工具;根据当年蚊抗药性监测结果指导居民选择抗药性低的灭蚊剂等。
(3)以健康社区建设为抓手,长期广泛群众动员,开展社区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教育。柏杨村社区大部分居民是企业退休职工,年龄结构趋向老年化。部分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不宜一次性集中组织居民开展宣传教育。区疾控工作人员在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利用病媒生物监测时间,经常向社区居民发放防蝇灭鼠小礼品,讲解病媒生物防制小知识,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在获得居民信任的前提下,区疾控工作人员以健康社区建设为抓手,在居民经常聚集的休闲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宣传手册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对老鼠、蟑螂、蚊、蝇、跳蚤等病媒虫害的防范措施、杀灭方法等知识进行耐心讲解。还会根据居民家中可能存在的“四害”提供防制妙招,比如:在泡菜坛水封区加一勺食盐可减少蚊幼虫孳生;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投放用米饭、食用油和水泥制作的食物,老鼠食用后会死亡等。柏杨村社区在病媒生物防制方面的宣传还得到重庆广电第一眼等大众媒体报道。通过长期、多次的病媒生物防制培训宣传,提高柏杨村社区居民对病媒生物的认识,普及了病媒生物常见防制措施和方法。增强了社区居民防媒控媒的本领,从而减少和杜绝媒介传染病的发生。另外,通过大众媒体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广泛群众动员,营造良好病媒生物防制导向和氛围,在新时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面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见图20—图21。
图8 鼠——粘鼠板法
图9 蟑螂——粘捕法
图10 苍蝇——笼诱法
图11 外环境成蚊——诱蚊灯
图12 外环境成蚊——双层叠帐法
图13 内环境幼蚊——布雷图指数法
图14 指导社区开展外环境消杀
图15 指导社区开展居民楼消杀
图16 安置诱蚊诱卵器
图17 投放鼠药
图18 垃圾桶消杀
图19 下水道、阴沟消杀
图20 向居民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
图21 向居民发放病媒生物防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