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析和展望
就重庆市总体来说,进行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实践探索的时间不算长,在此过程中既迎来了重要的政策历史机遇,也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诸如家庭小型化趋势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叠加,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增加,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推进“医中有养”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全面落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险政策。重庆市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精神,结合重庆市实际,2017年制定了《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意见》(渝人社发〔2017〕280号)确定了“先职工、后居民,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根据申请,重庆市第一批试点区域为大渡口区、巴南区、垫江县、石柱县,截至2021年年底,这四个试点区县已经有75万人参保,逐步满足了失能人员需求。自2022年1月1日起,重庆市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市所有区县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届时将惠及约800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长期护理保险只覆盖了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尚未纳入。在实践中,有些失能老人及家庭,往往是非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因此,建议下一步工作除继续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职工医保参保人群中全面落地,落实保险补偿,也要探索适时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范畴。同时,建议建立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险,探索建立以社会型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商业型长期护理保险为辅,融合照护津贴等补充型保险,照护救助兜底的制度体系。
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医养服务整体水平。从医养服务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医养服务的整体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应继续优化筹资结构,创新政府支持方式,完善保障方式、保障项目。特别是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项资金补给。地区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医养结合工作,统筹整合资源。
三是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医养结合工作涉及到“医”和“养”两部分内容,因此对人才的要求高。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也需要“养”的理念;专业的养护人员也应具备基本的“医”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探索以继续教育等方式,对现有的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专项培训,也可以探索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医养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的方式、措施,例如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
医养结合,“医”和“养”需要更深层次的结合,更高效地协调调度医疗资源,为老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医养服务,在创造机构经济价值的同时,提升社会价值。为打造安心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