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一、导读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一直秉持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始终关注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谋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在促进国内外卫生健康改革与发展、推动全球健康共同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视角思考责任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议,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宣布务实合作举措,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

2016年6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强调“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正式把健康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合作领域和空间。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好评。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紧急援外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目前,“健康丝绸之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多双边为基础,服务六大经济走廊和沿线支点国家的卫生合作战略布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并且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健康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健康中国战略在世界舞台的拓展和深化,使得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太平洋岛国是指位于南太平洋地区,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所有的大洋洲国家。21世纪以来,太平洋岛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力日益增加。作为中国外交大周边的“六大板块”之一,太平洋岛国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浩瀚的太平洋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2014年至今,习近平主席先后在斐济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同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了两次会晤,将中太双方提升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以及增加对岛国的经济援助等重大议题上达成了新的共识,开创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推动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进入新时代。

太平洋岛国陆地面积小、经济发展结构单一、人力资源缺乏,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国民普遍面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和气候变化的“三重疾病负担”,对于国际卫生援助的依赖性很强。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全方位积极推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2015年11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指导意见(2018—2022)》,围绕“维护卫生安全、促进卫生发展、推动卫生创新”三个主题开展合作交流项目和活动。2017年5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执行计划》,对双方合作提高沿线国家卫生健康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国际卫生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卫生合作带来新机遇。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共向9个太平洋岛国提供援助。卫生援助以援建成套基础卫生设施、捐赠医药及医疗设备和派遣援外医疗队等形式为主。中国协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疟疾防治,分别向萨摩亚、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派遣医疗队,并为岛国举办卫生官员、医院管理及医药研究人员培训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后,中国高度关注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太平洋岛国,展开了多项卫生应急行动。中国主动同10个建交岛国举行卫生专家视频会,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经验,提升岛国疫情防控能力。中国还设立了“中国—太平洋岛国抗疫合作基金”,并先后三次追加注资,捐赠了大量防疫物资。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卫生援助增进了太平洋岛国国民的健康福祉,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