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巴新卫生援助领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
2.1 医疗服务援助:助力巴新提升“造血”功能
医疗服务援助,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中国援外医疗队甘于奉献,增进了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民心相通、民意相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传承着“大爱无疆”的人文情怀。
为帮助提升巴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巴新人民生命健康,重庆市自2002年受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向巴新派遣第一批援外医疗队以来,已连续19年向莫港总院派遣了11批109名医疗队员,涵盖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肿瘤科、超声科、推拿针灸、手术室护理等领域。以第九批中国援巴新医疗队为例,根据受援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一般技术和高端技术相结合、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相结合、定期支援和创新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向巴新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援助,医疗队任期内临床医疗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完成门诊诊疗6 000余人次、各类手术495台次(含重大手术、危重患者161台次)、开展新技术20项,创新手术10种;麻醉535人次,放射检查核磁共振1 006例次,CT 1 006例次,外科手术护理230台次。二是培训当地医务人员3 000余人次(形式包括病区集体授课、小讲座、教学查房、临床带教等)。三是积极协助短期专家组赴巴新开展国家援外创新项目,顺利完成8例微创手术,举办巴新第一次高规格的中—巴新泌尿外科微创论坛。四是积极协助重庆远程医疗考察代表团,顺利完成对巴新莫港总医院的调研工作。五是组织开展巴新偏远地区义诊3次,服务当地病人及中资企业职工1 500余人次。医疗队员依靠自身娴熟的技术和扎实的理论,为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缓解卫生人力资源困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巴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2017年7月5日,正在莫港总医院工作的第八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神经外科专家黄警锐收到该院新生儿病房医生会诊请求:一名女婴在出生时发现头枕部长有巨大囊肿,出生一个星期内囊肿迅速长大并发生破裂,溢出大量脑脊液,急需神经外科医生救治。黄警锐随即带着他领导的神经外科医生组赴新生儿病房会诊,发现女婴头枕部巨大囊肿约为20 cm×20 cm,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脑膜脑膨出。黄警锐带领团队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和突发情况处理预案,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二天患儿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但术后1周,患儿因为营养跟不上、护理不到位等情况,手术切口出现破溃,并发脑脊液漏,情况不容乐观。黄警锐敏锐地认识到,如不及时干预,患儿极有可能因颅内感染死亡。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黄警锐每天都会在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专门到新生儿特护病房查看患儿情况,亲自清洗伤口、更换敷料、增加婴儿营养供给。特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和患儿母亲还从没见过哪位顾问级别的医生对病人如此关心,都觉得不可思议。黄警锐告诉他们,在中国有句古话“医者父母心”,就是说医生是一个极具爱心的职业,对待病人要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关心爱护。大家禁不住纷纷竖起大拇指,说:“Great China!”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患儿顺利康复,终于达到出院标准。为让孩子永远铭记是中国医生给予她第二次生命,孩子母亲Lucy Solomon恳请黄警锐为孩子起名。经过一番思索,黄警锐给孩子取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意义的名字——Mulan(木兰),他说:“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替父从军反抗侵略者,最后成为了一名将军。在中国文化中,木兰是勇敢与力量的象征。我希望小家伙能像木兰一样勇敢,战胜疾病!”巴新发行量最大的两家全国性报纸《国民报》《信使邮报》均于8月25日刊文详细报道了中国医疗队员和小木兰的动人故事,赞扬了中国医疗队长期以来为巴新人民健康福祉做出的杰出贡献,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图1)。
此外,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还承担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的“重医附一院对口援建巴新莫港总医院建设微创外科治疗中心援外创新项目”。随着第一、二批泌尿外科设备的到来,援巴新医疗队泌尿外科专家开展了多项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新技术,同时着力推进微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泌尿外科专家多次举办院内培训讲座,内容包括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规范化诊疗及微创治疗进展,规范泌尿外科疾病的诊疗流程,着力培养当地医生。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受援医院专职泌尿外科顾问医生已能独立开展等离子前列腺电切和常规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等微创手术。目前,该院微创外科中心已基本建成,具备开展所有常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能力和水平。另外,援巴新医疗队为中国驻巴新外交人员提供长期医疗保健服务,为中资企业和华人华侨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并且全程参与2018 APEC高访保健工作,协助和平方舟号大型义诊活动。
图1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民报》刊文赞扬中国医疗队
2014年9月,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巴新莫尔兹比港,开展为期8天的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和平方舟在巴新期间,共诊治4 591人次,其中,医院船主平台诊治3 728人次,出诊医疗队诊治863人次。医院船共收治住院患者27人次,实施手术47例,开展CT、DR、心电图、超声等辅助检查2 391人次。由于巴新主码头泊位紧张,医院船还2次离码头赴锚地停泊,派小艇转运病人,2天内共出动小艇38艘次,转运病人1 208人次。2018年7月,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时隔4年再次到访巴新,开始对巴新进行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继续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访问期间,和平方舟全天候开展诊疗服务、满负荷高效运转,在主平台医治众多患者的同时,派出多支医疗分队赴当地医院提供医疗、防疫、设备维修等服务,累计诊疗6 209人次,完成CT、DR、B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2 042人次,手术36例,接收住院患者36人,并且首次与巴新举行联合应急医学救援演练。和平方舟为当地民众提供的免费诊疗服务,为增进两国友谊作出了新贡献。
2.2 疟疾防控合作项目:加强巴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近几十年,中国在疟疾防控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和丰富的疟疾防控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国家科摩罗实施的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获得成功,为援助巴新抗疟“战疫”提供了经验借鉴。
(1)中—澳—巴新三方合作疟疾防控试点项目。
中国与澳大利亚及巴新在卫生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三方共同开展疟疾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中—澳—巴新三方合作疟疾防控试点项目在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有两个目标:通过改善中央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服务水平和疟疾诊断能力,加强巴新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通过协助医学研究所,提升巴新疟疾相关应用研究能力。项目由澳方提供资金支持、中方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在巴新实施疟疾防控试点。项目指导委员会是该项目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确定项目方向、审议项目年度计划、工作进展及重要事项,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商务部、澳大利亚外交和贸易部以及巴新卫生与艾滋病防控部的代表。截至2018年5月,项目已培训300余名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和科研人员,探索形成了全球疟疾防控三方合作的新模式(图2)。
(2)巴新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示范项目。
2017年10月,广东新南方集团受深圳市卫计委(现深圳市卫健委)委托,启动了“中国深圳—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防治中心建设暨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实施地点为基里维纳岛,广州中医药大学主要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实施后的第4个月,基里维纳岛人群疟疾平均感染率下降为0.09‰(4/44 097),恶性疟疾感染率下降至0.02‰(1/44 097),降幅超过95%,并且实现了疟疾零死亡。基里维纳岛三轮全民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94%。该项目帮助当地45 000多名居民从根本上摆脱了疟疾千百年来的困扰,在“巴新”书写了一段“青蒿救人”的中巴友谊故事。
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送药到户、看药到口(图3)。中国抗疟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3个月内完成了基线调查,培训、组织起由驻村发药员、地区协调员和全岛监督员组成的三级抗疟系统,覆盖了全岛92个村落4.5万人,培训卫生中心技术人员和抗疟员300余人,开展了民众防疟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组建和培养了一支当地疟疾防治队伍,为加快巴新消除疟疾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图2 2019年4月1日,中国、澳大利亚和巴新政府代表在莫尔兹比港商讨疟疾防控三方合作项目
2018年6月和2019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承担了广东省政府下达的中国—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图4)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国—巴新中医药中心的建设任务。目前中国—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和中国—巴新中医药中心运作良好。已经建成疟疾质量控制参比实验室、蚊媒研究实验室、原虫实验室以及分子生物实验室;开展了当地疟疾防治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已培训当地中高层疟疾防治人员100余人次,持续开展疟疾和登革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工作。通过系列疟疾防治举措,加强了基里维纳岛抗疟卫生能力体系建设,在当地跨出意义重大的第一步。中国—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将以点带面,先将青蒿素抗疟的示范区扩大到米尔恩湾全省,继而推广至巴新全国,用中国的医疗方案,引领巴新进入清除疟疾的“快车道”。
图3 广东青蒿抗疟医疗队和当地志愿者一起到基里维纳群岛为当地居民送药
2.3 卫生应急援助:提高巴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积极推进与巴新在卫生应急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巴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及时同包括巴新在内的建交太平洋岛国就新冠肺炎疫情举行卫生专家视频会议,深入交流防控经验、分享研究数据、共享诊疗方案。与此同时,中国还向巴新援助各类医疗物资,其中包括由中国政府、广东省、福建省政府以及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捐赠的11吨防护用品,同时使用“中国—太平洋岛国抗疫合作基金”向巴新政府提供三笔捐款。充分体现了中国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对巴新抗击疫情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2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同巴新代理外长帕伊塔通电话时宣布,将向巴新援助20万剂新冠疫苗,助力巴新战胜疫情。5月7日,由中国医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有助于国产疫苗大批量进入巴新,加快推进该国新冠疫苗接种的进程。
图4 广东新南方集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建立的中巴疟疾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