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直是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早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便提出要加强绩效考核,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其中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未来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健全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机构考核应涵盖社会效益、服务提供、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重视卫生应急、对口支援以及功能定位落实和分级诊疗实施情况等体现公益性的工作。医务人员考核应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考核结果与政府投入、医保支付、人员职业发展等挂钩,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行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强化公立医院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多元办医格局,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首次由国家层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统一标准、关键指标、体系架构和实现路径,以点带面,抓住重点,逐级考核,形成医院管理提升的动力机制。各省份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设置不同指标和权重,提升考核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期通过绩效考核,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全方位的精细化绩效管理,促进收入分配更科学、更公平,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随后,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标准化支撑体系、国家级和省级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初步建立,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结果运行机制。到2020年,全国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有效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更加完善。
在上述国家政策文件指导下,重庆市各类医院积极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探索,其中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改革启动最早,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实现了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式行政化管理向精细化绩效管理的转型,促进了收入的公平分配,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双提升,成为改革成效最为显著的医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