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策梳理

四、政策梳理

●2013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2014年5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建立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工作统筹,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通过专题讲座、户外宣传、发放健康传播材料、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等。

●2016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2017年1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

进一步加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争取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普及,人民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升,“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有效实施,健康促进县(区)、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和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2017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定期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全面落实新生入学体检、因病缺课登记、病因追踪、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对学校中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加强治疗管理,防止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

●2017年6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

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2019年6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共同印发《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强调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强化行动,加强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和精准预防,落实学校卫生各项制度,严防、控制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年7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中小学健康促进,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

●2019年12月28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明确提出“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和“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减少、改善学生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

●2020年10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

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时,需要对不同的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针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大众传播、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和同伴教育。通过在班级和宿舍交谈、讨论、召开班会等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同伴教育,尤其可利用手机微信,在微信群中快速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进行讨论交流等。

●2021年3月11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十四五”时期“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的主线任务,完善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实施儿童发展纲要,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减少儿童死亡和严重出生缺陷发生,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2021年7月16日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地和学校要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教育学生树立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提高健康素养。要创新形式、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2021年9月3日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着力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支持高校设立健康教育学院,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实施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立定期轮训制度。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重要内容。

●2021年11月2日 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