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国乙型肝炎防治之路
2025年10月13日
二、实践——中国乙型肝炎防治之路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传染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性乙肝问题引起了联合国极大的重视,2015年联合国将抗击乙肝列为重大发展目标。我国是世界上HBV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是全球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的主要参与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必要手段,也是控制和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
我国在防治乙肝问题上分成了“三步走”,从消除歧视到用药入医保再到开设特病门诊,大大提高了乙肝病毒感染者就医的可及性,有效遏制了乙肝的人群传播。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受到病毒感染带来的身体损害,还承受着治疗乙肝及相关疾病的沉重经济负担,更经受着生活中多种形式的乙肝歧视,包括升学与就业中的乙肝歧视、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乙肝歧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分别于2010年、2016年和2017年出台相应政策,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积极响应,并展开了乙肝阻击战等活动,有力地维护了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公平的入学、就业权利,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织密公共卫生领域的传染病防护网,不断提升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水平,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