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心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简介
《明代心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这本书是由.冯克诚主编创作的,《明代心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共有131章节
1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明]陈献章 (1428年~1500年) [明]湛若水 (1466年~1560年)...
2
陈献章“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
3
陈献章生平及其心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陈献章(公元1428—1500年)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白沙村濒临西江入海之江门,故明、清学者或称陈献章为白沙先生,其学为江门之学。陈献章的诗文,...
4
“天地我立,万化我出”的心学世界观
陈献章的“天地我立,万化我出”的心学世界观的最后形成,经历了一个思想发展过程,它有三个环节:...
5
(一)元气塞天地
陈献章二十七岁时,曾受学于服膺朱熹的吴与弼。虽然陈献章声称于吴与弼处所学收获甚微,“未知入处”,然而受其影响亦在所难免。例如,他的自然观,即他在解释宇宙万物的形...
6
(二)道为天地之本
陈献章虽然认为“元气塞天地”,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东西,但在“气”与“道”(“理”)的关系上,他认为“道”是根本的,“道为天地之本”。他说: 道至...
7
(三)心具万理、万物
陈献章虽然认为“道为天地之本”,但他并不像客观唯心主义者朱熹那样,认为“理”是独立于万物之先的某种绝对存在,而是认为有此“心”方有此理,有此“诚”方有此物。他说...
8
“以自然为宗”的心学宗旨
陈献章的心学认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由此出发,他提出“以自然为宗”的修养目标或为学宗旨。他说: 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若滞在一处,安能...
9
“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
陈献章认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万事万物皆我心的产物。为学的宗旨或目标,在于“以自然为宗”,即求得无任何负累的“浩然自得”。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
10
(一)以静求“心”
陈献章的心学认为,万物万理具于一心,生于一心,为摆脱万事万物的负累,识得“心”之本体,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在陈献章心学里,“心”不仅是指一种可感觉的、具体的生理...
11
(二)以“我”观书
陈献章虽然认为“为学当求诸心”,“静坐”是求“心”的主要方法,但他也不否认需要读书,不否认“学以变化习气,求至乎圣人而后已。”(卷一《古蒙州学记》)但他主张“以...
12
陈献章的教育讲学活动
...
13
(一)陈献章的书院教育活动
陈献章的一生,政治上极其平凡,学术上却颇具特色。作为明代思想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学术活动以缩影的形式,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思想转向的普遍情形。 明朝初年,由...
14
(二)陈献章的讲学特点及教学方法
陈献章以自得为基础,通过讲学,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江门学派。其讲学有许多特点,有些是从他的老师吴与弼那里继承下来的。所谓“壮从江右吴聘君康斋游,激励奋起之功多矣...
15
陈献章教育思想
陈献章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创立了江门学派,其门徒尚众,最著名者有张诩、林光、湛若水等。这些学生在他死后,广泛传播他的思想,并到处建立书院以纪念他,形成了明代书院教...
16
(一)提倡革新程朱理学
变“天理”统御万物为以“我心”为本,要求学者从理学樊篱中解放出来,以建立“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人生道德价值。 陈献章早年颇有志于功名,曾为了适应八股考试,泛览...
17
(二)“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
《白沙子全集》一反儒家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乎天下”的为学宗旨,而提出“以自然为宗”,企羡超越物外,遗世独立,求得无任何负累的浩然自得。如其所云:“优游自足无外...
18
(三)“以我观书”的读书方法论
《白沙子全集》卷一《道学传序》说:“六经,夫子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反对汉以来的文字章句学风,提倡“以我观书”,以为“以我...
19
(四)道德修养论
《白沙子全集》论述的道德修养方法问题,称之为“学之指南”。《送罗养明还江右序》云:“君子所以学者,独诗云乎哉。一语默,一起后,大则人伦,小则日用,知至至之,知终...
20
陈献章教育文论选读
...
21
安土敦乎仁论
易上系曰:“安土敦乎仁。”予曰:“寓于此,乐于此,身于此,聚精会神于此,而不容惑忽,是谓之曰‘君子安土敦乎仁也。’”比观泰之序卦曰:“履而泰,然后安。”又曰:“...
22
无后论
君子一心足以开万世,小人百感足以丧邦家。何者?心存与不存也。夫此心存则一,一则诚;不存则惑,惑则伪。所以开万世、丧邦家者不在多,诚伪之间而足耳。 夫天地之大,万...
23
仁术论
天道至无心。比其著于两间者,千怪万状,不复有可及。至巧矣,然皆一元之所为。圣道至无意。比其形于功业者,神妙莫测,不复有可加。亦至巧矣,然皆一心之所致。心乎,其此...
24
道学传序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 广东左方伯陈公,...
25
程乡县社学记
国朝开设学校,自胄监至于府、州、县,备矣。惟乡之社学,不列于官,待有司而后兴。 吉之永丰刘侯彬,由戊戌进士来令程乡,首以教化风俗为事。相地邑中,得东西员城;得水...
26
重修梧州学记(节选)
……夫人之去圣人也远矣。其可望以至圣人者,亦在乎修之而已。苟能修之,无远不至。修之云者,治而去之之谓也。去其不如圣人者,求其如圣人者。今日修之,明日修之,修之于...
27
龙冈书院记
父兄不以其言为子弟师,业修于身,子弟习而化之。其为教也不一,因其世箕裘异焉耳。农商技艺各有教,岂直士哉。昔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道大行于天下。孔子不得...
28
复张东白内翰(节选)
承谕:义理须到融液处,操存须到洒落处。仆僻处海隅,相与丽泽者,某辈数人耳。抱愚守迷,无足以副内翰期待之重。然尝一思之:夫学有由积累而至者,有不由积累而至者;有可...
29
新迁电白县儒学记(节选)
推古学校之意而言曰,学校一也,所以有古今之异者,存乎人。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程子曰:“古之仕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夫学以求仕之所施,仕以明...
30
诫子弟
人家成立则难,倾覆则易。孟子曰:“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人家子弟才不才,父兄教之可固必耶!虽然,有不可委之命,在人宜自尽。里中有以弹丝为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