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利图说

善利图说

或问孔子论人。有圣人君子善人有恒之别。而孟子独以善利一念分舜蹠两途。何也。曰。孔子列为四等。所以示入圣之基。世之学者。徒知以舜踱分究竟。不知以善利分舜蹠。不知发端之初。一念而善便是舜。一念而利便是蹠。出此入彼。间不容发。非舜与踱之间。复有此三条路也。君子善人有恒。造诣虽殊。总之是孳孳为善。大舜路上人。孟子以善利分舜踱。自发端之初谕也。孔子以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分造诣。自孳孳为善之后论也。且为善为舜则为人。为利为蹠则为禽兽。舜蹠之分。人与禽兽之分也。学者纵可诿之曰。我不为圣。亦可诿之曰。我不为人哉。或曰。学者不幸分辨不早。误置足于蹠利之途。将遂甘心已乎。曰。不然。人性皆善。虽当贼之后。而萌蘖尚在。养此几希之萌蘖。尚可为尧舜。一时之错。不能限我也。或曰。学者既在舜路。亦可以自恃乎。曰。不然。一念而善。是平地而方覆一篑也。一念而自以为善。是为山而未成一篑也。未成一篑。总谓之半途而废耳。便是无恒也。或曰。世之聪明之士。非乏也。功名文学之士。又不少也。岂见不及此乎。曰。舜跖路头。容易差错。此处不差。则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章功名。益成于美。就处一差。则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差。而文学功名益济其恶。故不可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