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谈
真心图说云。外一圈。元气之谓也。次中一圈。人身之谓也。最中一圈。人心之谓也。元气即大极也。可见者为天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心具中理。天地无不包。故居外。万物各得其偏。惟至真至精者为人。故居天地之正中。维皇降衷。无少偏倚。退藏于密。心之为心也。故居最中。夫中无所著。无所著则虚。虚而生灵。灵能通天地包万物。心该天地。是故人为万物。贵得天地之中也。人为万物灵。心具天地之中也。人即天天即心。心无弗有。无弗能。宰制万物。放诸四海而准。与天地参。不容伪者也。著一物为塞。为偏。为私。为躯壳之身。是谓失其真心。
○真心是人实有之心。实有之心。乃天地生人之根柢。互古今不变。不著一物。是谓中者天下大本。人孰无心。只因随情逐物生心。非天地大中之本心。不得为事物之主。必寻讨精详。辩其真而用之。不帮补外求。亦不索之玄妙无影。自然举念天则。拟议以成变化。其怠缓于过。错假为真。便一齐倒塌。醉生梦死。此讨之之功所以不可废也。
○今三尺童子。知事由心作。小生初学。知道自心传。则认心不真。纵而不检者。以为随俗任情。不碍立身。自昧其神明之灵。亵天达天。浅识者以见闻所习。信而为当然。执以运用戾人罔人。不力考而深思之。何以迸出原生本体。
○天之生人。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人之为心。亦是不学而知。不虑而能。其所为知所为能。又却停停当当。增不得一些。彻古彻今。随愚随圣。无二道。无两心。私欲起。知能为物念所蔽。于是昏明强弱。低昂浅深杂出。然原生之知能与即坏之知能。总是一知一能。原生者全体定。而正用由此而发。既坏者偏于所便安。而用不得其正。全体定。是谓良知良能。偏于所便安。是谓识神。小有才识神与良知。小有才与良能。苟不自为主。深加精别。则妄与真混。
○不有命则无以主其生。不有气则无以为生。其为生心也。而主之者。其真心也。于其生而思所以主之者。是讨也。心无两心。立乎其心之大。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从其所令。则为真心。以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所被以生心。则心非其心矣。
○宇宙真光景。自古流转迄今。风日雨雷山川草木。今犹古也。文物声名衣冠居处。今犹古也。只一念朕兆。乍呈乍灭。欻作欻改。而不著不察乃其病根。故有初发念本是真机。外感乘之而变。竟迷故步。以至愈感愈离。忘其所起。亦所随常应变。原无关辖。而中灵偶启。秉彝勃然。肇不知其所因。泯不知其所尼。事非降心。内非袭外。其必赋畀有系于天。而梏蔽亦别于人故也。天理不架漏过时。人心岂牵补度日。能一致留神。则点而化。在当下为之者。已真心即是良。知良知是活机。活机性之欲也。惟阳能活。惟阴能机。阳者虚之流行而不滞。阴者物之关辖而成运。合而发之。是为天灵。妄以为动。谓之变诈。此处毫厘千里。学者不致辨其间。总是活泼真体。所以一动便涉私利。善学者须惩根器所限。又念末俗颓习。加心于货利之交。严决取舍。这关隘一透。然后随所举动。容易措手足云。命从爱生。爱因欲有。此亦就所生所化而言。正是机之关辖而成运者。若追求天命原始。则生生化化流行不滞之妙。只在真实一念上辨别。此一念倘转动不来。永被秽浊牵缚。及至生尽化还。方信无益其真。
○心一也。曷言乎真之与假也。心得其心之体为真。有所因而动。则受病而为假。体病则用必不当。然而从其中以令五官百骸。其为心。则未始不为心也。医家十二经。其一则心包络。又名心主经。少阴为真心经。心包络乃真心之别脉。不与真心同经。真心为君火。心主为相火。二者其脉虽殊。均谓之心。君火为火之全体。相火一时用事之火。一时用事。虽未尝离体而有。顾未尽其体耳。真心不病。病者心包络。与三焦相表里。三焦气之父。心包血之母。君火不能自盈之。神明之舍。凝命而立。则三焦之运如度。而心包善辅。否则火不炎。则郁病由以生。由宾主之义。而养生缮性。当各图其本也。
○或谓性本至虚。执心而以讨为务。不几于杂乎。曰。性立天下之有。其有也。以其无所著也。故谓之虚。易有太极。书建其有极。诗有物有则。莫不有归的。故初学至圣人。皆不可忘学。或又谓道妙万物。泥讨而盘桓于心。不几于废乎。曰。万物皆备于我。以方寸管摄物理。约而精之。其道光明。不能外也。或又谓德以自然为宗。庸心以为讨。不几于扰乎。曰。讨者天功也。非有加于人力。必因天机之动而别。其敝于人者。不尽人聪明。则天聪明莫能全察。其几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