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发展特点研究

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发展特点研究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了一则通知,通知要求有关部门要逐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力度,做好博士后招收与审批工作,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增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工作站的合作,加强博士后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博士后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上述通知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同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05号),批准了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包含了88个一流高校、69个一流学科以及非一流大学181个,具体比例如图2.2所示)。

图2.2 2019年新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布局分布情况

从图2.2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非一流高校的流动站设立数量首次超过了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设站比例,这是十分罕见的。一直以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主要以一流大学为主,其次为一流学科,之后才是非一流大学。2019年出现的布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不再局限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是开始逐渐增加辐射面,向一些准一流大学、准一流学科倾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发展开始逐渐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另外,从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市新增47个,广东省新增31个,上海市新增28个,江苏省新增23个等,获批数量相比以前更为庞大。而西藏自治区、福建省仅获批1个,甘肃省、贵州省、青海省、黑龙江省以及天津市获批数也较少。具体情况如图2.3所示。

从图2.3所示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分布情况主要受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影响,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集中了大量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更高的研究水平、更好的研究资源、更丰厚的待遇、更多的机会等先天优势,这些都对博士后产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省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相继出台了更加诱人的人才政策,包括提高各项薪酬待遇、加大科研经费配套支持、提供子女入学补贴、社保等福利待遇。对比之下,西部地区从各个方面来讲都相差甚远。

图2.3 2019年新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点数量排名前20的地区

在获批的博士后站点中,深圳大学与扬州大学(6个)位居榜首,接下来是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五家高校各新增5个,然后是北京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等新增4个。其他高校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4个以下。

从学科分布来看,首先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共新设立了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2015年才被正式批准为一级学科,同时,这也是首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而设站单位也均为首批获得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次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共新增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紧接着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共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生物学紧随其后。如图2.4所示。从图2.4中可以发现,一些热门专业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多的。据了解,2019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申报竞争压力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站点的申报为例,共有2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申请,最终只有9家获准通过。

图2.4 2019年新设站的主要学科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