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清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清华大学同样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站点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经从1985年的7个博士后站点发展到2020年的50个,涉及的学科也从最初单一工程学科,发展到不仅覆盖了理工科的全部一级学科,还拓展到了文、史、哲、经济、管理等众多学科。进站博士后数量从1986年的8人发展到2019年的1 100余人,在站博士后2 600余名,累计招收博士后达到12 000多名,其中还包括越来越多的海外博士后。可以说,清华大学的博士后规模居全国高校首位。

在课题申报上,以中国博士后基金为例,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有94人申报第11批特别资助,其中36人获得立项,通过率为39.1%,总资助金额为540万元,有846人申报博士后基金第63批和第64批,303人获得资助,通过率为35.8%,资助金额为1 812万元,从上述课题立项率来看,还是较高的。同时,为吸引更多优秀博士生,加速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拔尖人才,清华大学率先实施了博士后支持计划,入选支持计划的博士后主要参与清华大学战略性、前沿性的科学研究。

在建章立制上,清华大学以国家颁布的多项博士后政策为基础,结合清华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出台了《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这两项基本规定为清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清华大学已经将博士后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纳入博士后相关规定和细则中。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清华大学一直是令人向往的学习殿堂,因此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报名人数居全国首位,另外,清华大学也因自身庞大的体系,可以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使得清华大学的博士后规模一直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

此外,清华大学还特别注重博士后科研工作,并将其纳入院系的总体布局中来,纳入学院科研团队中来,将博士后培养与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有机结合。通过有效配置研究资源,将获得的科技成果进行迅速转化,与一批大型的重点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具有清华品牌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大学的博士后规模日益扩大,质量逐步提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绩斐然,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