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生源不足,博士后站点存在“空巢”现象

二、博士后生源不足,博士后站点存在“空巢”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发展进入瓶颈期,对于博士群体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使得优秀博士后来源不足。我国博士后的规模每年都在增加,2019年进站总人数达到25 514人,相比2018年增加了3 953人,增长率为18.53%,如表6.1所示,但我国每年博士生的招收量和毕业量却并不匹配,可从图6.5进一步加以分析。近十年来博士生的招收量还是非常大的,以2019年为例,博士生的招收人数为10.52万人,在校博士生人数达到42.42万人,当年的博士毕业人数则为6.26万人。在6.26人万中有多少人成为博士后呢,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博士后每年的进站人员中应届博士生的比例约占一半(根据每年进站博士后人员构成情况分析得知),如果按照50%比例计算的话,也就是说,在2019年的博士后进站人数中,约有12 757人为应届博士毕业生,只占当年博士毕业总人数的20.4%,换句话说,有将近80%的人选择了就业或者其他深造方式。因此,与我国庞大的博士生源规模相比,进站做博士后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的,导致无法为博士后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可供选择的创新型人才。另外,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有博士后站点(流动站和工作站)共计7 031个,而全年博士后进站总量为25 514人,平均每个站点进站人数仅仅为3.6人。再加上各站点之间、区域之间、专业之间、研究资源之间等存在的较大差异,因此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有的站点报名的人很多,有的站点报名的人寥寥无几,甚至存在一些站点几年之内也无法招收到博士后的情况。根据中国博士后大数据研究报告(2019),全国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招人难、留人难”现象依然存在,有近1/3的企业工作站为空站。实际上,2004年一些站点的“空巢”现象已经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注意,为此引入了博士后站点的退出机制,通过定期的博士后站点评估工作,对一些无法招收到博士后的站点,撤销其设站资格。2015年的博士后评估工中撤销了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方面说明博士生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站点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表6.2为我国博士后各站点在一级学科内的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各专业之间的巨大差异性:生物学的站点最多,有328个,其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241个,而最少的公安技术和公安学各为1个。

表6.1 2008—2019年博士后进出站人数对比情况

图6.5 2010—2019年我国博士生招收、毕业情况(单位:万人)

表6.2 一级学科内博士后站点分布情况(不包括军事类学科)[3]

续表

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面对当前较大的经济压力和日趋激烈的求职竞争,有些原本想继续深造做博士后的人,不得不放弃自己提升研究水平、创新能力的想法,而选择直接入职就业。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提供高额的奖学金、先进的研究资源等,使得一些优秀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国外做博士后,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显著增加,实际上,目前中国的优秀博士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抢的科技人力资源。客观因素有:当前的博士后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急需制度创新,比如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较低、就业前景不乐观、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博士后的创新能力未充分发挥出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