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博士后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大量国外高端人才

三、扩大博士后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大量国外高端人才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后发优势。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外籍博士。同时,我国赴国外做博士后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中国博士赴美做博士后并留在美国的比例为87%,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然而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逆转,欧美国家陆续出现的经济疲软致使本国毕业生都无法找到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经济出现良好发展势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为国内外高级创新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薪资待遇。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国为了加大外籍博士后的招收数量,采取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一点可以从最近几年外籍博士后的进站变化量上加以证明。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外籍人员和留学回国(含港澳台)人员来华(回国)做博士后的人数达到1 755人,占当年招收的全国博士后总数的11%。其中一半以上人员来自中国周边国家。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博士后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占外籍博士后人员总数的近70%。外籍和留学回国人员来华(回国)做博士后人数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博士后制度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外籍博士后人员中只有8%来自世界百强名校,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员比例还不到20%,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博士后制度的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进一步贯彻执行关于吸引海外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的政策,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有重点、有目的地招收外籍博士来华做博士后,开拓利用国际人才参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局面。扩大我国博士后的国际活动空间,为博士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坚持从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借鉴国外博士后管理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

加大博士后学术交流力度。扩大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规模,可聘请各行业、各学科一流专家与博士后研究人员交流,提高交流质量和水平,鼓励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开展小规模的学术交流,在交流中创新创造,形成国家、地方政府(部门)、设站单位三个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博士后国际化,探索创新国际联合培养博士后的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博士后在站期间参与国际合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有条件的设站单位同海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保证交流畅通的基础上,规范交流程序,防止人才和技术流失。

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不仅能为我国博士后发展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加大其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博士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切实提高我国博士后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外,还需从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实施吸引力更强的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培养质量管理以及完善相关政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