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博士后评价和考核,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二、加强博士后评价和考核,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构建严格选拔程序的博士后管理模式是科研工作站建设的核心,通过对博士后的进站选拔、开题论证、中期考核、出站评审等4个方面层层把关,为学术研究进行引导、检查、奖励等提供依据的同时,促使群体中的出色个体能够崭露头角。

1.在进站选拔方面

只有做好进站人员遴选工作,才能为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将入站选拔与设站单位人才结构和成果转化等有机结合,把具有研究潜力、创新意识的申请人作为考察重点。首先可通过简历进行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才能获得面试机会,再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博士后合作导师组成专家组对申请人在面试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分别打分,最后遴选出排名靠前的申请人。

2.在开题论证方面

首先,博士后选题需符合单位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开题论证会上,同行专家与合作导师需重点从选题依据与可行性、创新性、预期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对思路新颖、创新性突出和为本单位发展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的课题进行重点扶持,或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3.在中期考核方面

邀请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与合作导师共同对博士后的学术成果、科研进度、参加学术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考查。可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在科研经费和岗位津贴上予以倾斜;对中期考核欠佳的人员,要调查实际情况;对确实不宜继续做研究的博士后,可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规劝或勒令退站。

4.在出站评审方面

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创建一条适合设站单位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调研发现,一般情况下博士后流动站的出站标准为两篇第一作者的核心论文,企事业单位的博士后工作站可做参考,但不必照搬。比如,可适当提高出站标准,在达到文章数量的同时,可以将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参与重大科研工作也列为出站考核的一项指标。不仅如此,在提高出站标准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以文章数量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应当采取灵活掌握的方式,比如出现以下情况(学术成果为第一作者身份),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折抵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完成研究报告或申请专利等,都可纳入博士后出站的成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产学研的充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使博士后工作站为各项事业创新性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