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评估工作的发展历程
博士后评估工作是我国博士后政策体系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质量,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健康发展,2004年,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在上海、湖北、四川和黑龙江等四省市率先开展了博士后评估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于2005年举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评估。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对各项评估工作进行了更加细致和完善的改进,2008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博士后评估工作的首个政策性文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为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对评估内容、方式、组织程序、结果处理等主要方面做出了详尽阐述,不仅如此,还根据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所处行业、所属学科特点等不同属性,采取分类评估的方式,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指标。另外,综合评估工作每5年举行一次,评估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不合格、合格、良、优秀。新设站评估每年举行一次,评估结果只有两个等级,分别是不合格与合格。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博士后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范围较广,采用质量评估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的评估模式,也就是说,在已经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一些针对日常管理的评估参数,达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融合的目的。
在2005—2020年间,全国博士后后管理委员会共组织4次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工作,参加单位数量统计如图5.1所示。
图5.1 2005—2020年4次评估工作参加单位数量统计(单位:个)
评估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评估工作;军队系统所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负责;中央在京单位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负责。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承担咨询、核查、汇总、统计分析等工作。
博士后评估工作将博士后流动站与工作站进行了区分,分别按照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评估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如图5.2所示。流动站评估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而工作站评估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通过对比发现,工作站与流动站相比少了5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的具体内容也略有差异。评估结果不会进行排名,而是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图5.2 评估工作的四个主要阶段
另外,针对各设站单位性质、规模、领域等的不同,在最后评估时将分类统计与分析,对外公布评估结果,对于考核为优秀的站点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管理不善的设站单位将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或取消其招收资格,待在站人员全部出站后自动撤销其设站资格。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评估过程都是采用网络信息系统完成的,省去了设站单位提交各种纸质资料的相关工作,便于管理部门高效地统计数据并形成评估结果。尤其是随着设站数量的增加,博士后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显得更为重要。
特别的是,为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25周年,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关于开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评估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55号〉),该通知要求对全国范围内的935个流动站和521个工作站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负责此次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承担咨询、核查、汇总、统计分析等工作。经过全面细致地评估,全国共有148个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60名博士后管理工作人员受到表彰。
通过定期开展博士后评估工作,评价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逐步规范了各项评估政策和评估方法,细化和升级了评价指标体系,截止到2018年,评估工作表彰了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共计519个,博士后工作站共计222个。对考核不合格的站点给予警告,具体为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工作站335个;还有部分站点予以撤销,包括2个博士后流动站,156博士后工作站。从已经完成的3次全国范围的评估工作的结果来看,我国绝大多数设站单位都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招收、考核、奖惩办法,制定了较为有效的管理制度。
比如,从招收方面来看,大部分设站单位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博士后招收制度。首先以国家选拔要求为基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关招收简章,然后进行资格审查(包括学历、年龄、毕业时间、专业等),再召集相关领域专家与合作导师共同举行面试会,对博士后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划、研究潜力等进行综合判定,最后由整个面试组综合判定是否录取,整个过程大部分单位都是公开透明的。
从开题方面来看,博士后进站满三个月,即对流动站或者工作站的科研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与导师一起商议在站期间的主要研究课题。之后各个站点会根据时间要求,组织导师和相关领域专家举行开题评审会,对博士后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意义、预期成果等进行考核,同时提出意见。博士后也将按照专家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从中期考核方面来看,博士后进站满一年后,将组织中期考核会,导师与相关领域专家听取博士后本人汇报入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术成果、研究进展以及未来一年的研究规划等。由专家组对其进行综合评定,考核优秀的予以表扬,或者给予资助;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分析原因,对个别不适合做博士后的,劝说或勒令其退站。
从博士后出站方面来看,各设站单位会组织导师和相关领域专家举行博士后出站答辩会,在听取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后,专家组将根据当初签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上的相关内容进行逐一审核,同时对其科研工作完成情况、学术成果、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改进,博士后评估考核机制已经逐渐成为博士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博士后培养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博士后培养水平的提高,还有效推进了博士后制度的改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