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程序,搭建交流平台

五、简化程序,搭建交流平台

一般情况下,在申请做博士后时,需要提交博士后申请书、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以及其他辅助性材料(如学位学历证明、身份证等),在面试通过后,还需要提交20余份的入站申请材料。而每份材料都有特别的填写说明,比如项目计划书需要导师签字,博士后培养协议需要院系的负责人签字盖章,审核表、学位学历证明等则需要设站单位的博士后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签字盖章等,致使博士后很难一次把所有材料准备齐全,常常反反复复多次,同时也给相关审批部门和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一些高校在博士后管理上开始逐渐去繁化简,剔除了多余的、重复的、无须提交的材料。另外,加大导师在招收方面的话语权,转变工作思路,将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部门之前充当的主导角色逐渐变成协助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水平。此外,许多高校尤其是一流重点高校十分注重培养博士后进行国际交流,积极给他们提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

在这方面浙江大学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在2013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的通知》,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每位博士后提供1.5万~3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含交通费、住宿费、会议注册费等。除此之外,北京师范大学也作了积极尝试,组织博士后出国学术交流83人次。北京理工大学由校和院分别提供经费支持,资助43名博士后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法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等活动,促进博士后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鼓励博士后赴海外参加学术交流与国际会议,丰富博士后国际交流模式,2018年共派出18名博士后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开展了27次学术交流活动,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洞察专业前沿的博士后,加强与海外高水平院校、企业等的交流互鉴,提升博士后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