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设立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增加至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止到2019年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已全部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包括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光学工程、电气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软件工程、法学、网络空间安全和统计学等,其中,法学、网络空间安全和统计学是2019年获得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2 300余名,其中房建成、苏义脑和邓小刚等三位成为两院院士,杨嘉陵、贾英民、王晋军、焦宗夏等多位成为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以2018年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8人,其中,由流动站自主招收博士后168人,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30人,留学回国博士后16人,出站104人,留校任教18人。目前在站博士后600余人。

在建章立制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凸显奖励机制,为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吸引、凝聚和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人才,充分激发青年学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规范自身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文件精神,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在该细则的基础上,还出台了一些具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色的政策措施,例如,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鼓励博士后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取得高水平成果,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结合该校“蓝天计划”,制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及支持办法》;为进一步扩大博士后规模,提高博士后队伍的质量,特别发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扩大博士后规模和提高博士后质量的意见》;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落实综合改革,创新博士后管理机制,吸引全球优秀博士来校工作,建设优秀科研队伍和教师后备队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相关文件,设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度卓越百人博士后计划》。近年来,该校持续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吸引汇聚全球优秀博士来校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专职科研队伍构建,有效拓宽了高层次学术交流学科领域,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