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理念的特点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特点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随意性流动和技术迭代的日益快速,柔性管理以其具有的动态性、持久性、多元性、前瞻性等特点,成为目前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对社会发展、技术提升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柔性管理源于一种现代组织管理理论,本着以人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通过较为人性化、弹性化、非强制性的管理模式,构建多样化的奖励机制,使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和思想贯彻在自身自觉行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内部文化和价值观。柔性管理是在刚性管理发展基础之上为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产生出来的。所谓刚性管理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组织凭借自身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机制等方法对内部员工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以前较为多见的一种管理模式。但是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柔性管理以其人性化等核心特点,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认可和欢迎。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属性、作用等的对比分析如表4.2所示。

表4.2 刚性与柔性管理对比分析

通过表4.2的对比可以发现,两种管理模式各有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依托,当今管理的中心已经开始从“物”逐渐向“人”过渡,因此需要更加注重顺应人心、尊重人格、理解他人的柔性管理。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柔性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管理模式,但是在柔性管理中并不排斥其中刚性管理的部分,实际上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两种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行都需要以制度、规定为基础。刚性管理是组织内部管理模式的前提,为整个管理模式搭建了发展框架,制定了组织的目标、基础运行程序、规范等,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这个框架内有序运行。而没有刚性管理支撑的组织,只简单依靠柔性管理进行维持的话,生命力也不会维持多久。同时,缺乏柔性管理的刚性管理,也将因为员工缺少积极性、工作热情等原因,在经过短暂的发展之后,很难长久地运行下去。因此,可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基础,而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升华。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以哪一种管理方式为主,需要结合企业的工作属性、文化氛围、员工素质等实际情况决定。

通过研究发现,柔性管理对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研究潜力、增强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于从事某种智力工作,尤其是富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具有先天优势。这一点对于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本身就具有高度自愿、自治,自我驱动,自我约束等特点,与柔性管理的适用范围是完全贴合的。再加上博士后群体是一支年轻、素质高、创新性强的人才队伍,从事的研究是属于前沿的、创新的,设站单位对于博士后的管理模式不能以刚性管理为主,仅仅积极依靠国家、地方、设站单位的规章制度,将满足不了博士后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