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群体国际化程度不高

四、博士后群体国际化程度不高

面对博士后事业国际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设站单位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加大博士后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力度,加快国际化进程,这是培养创新型博士后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由于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博士后对各个国家提升研究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博士后群体已经成为重要的高级科技人才,加快博士后的国际化将有效提升自身的研究实力。目前,我国的博士后群体国际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我国博士后群体中外籍博士后比例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讲,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博士后与其他国家研究人员的深度交流、融合程度还远远不够。在这些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在十多年前就采取了各种吸引外籍博士后的政策,详见第一章。近年来,这些政策的效用已经开始凸显,据统计,美国的博士后群体中外籍博士后的占比为65%,欧洲国家的外籍博士后占比也已经达到4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外籍博士来华做博士后的人数不到1%。截止到2019年初,共计招收外籍博士后5 677人,在2018年达到最多,为1 350人,占当年进站博士后总人数的6.40%。另外,招收留学归国博士进站1 853人,占当年进站博士后总人数的8.79%。

提高博士后国际化程度一方面要“引进来”,另一方面也要“走出去”。我国的博士后每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申请到国家资助到国外进修,大部分博士后由于缺乏资金、缺少设站单位支持等原因,成为“土”博士后。比如2019年,我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中,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资助120人,香江学者计划资助60人,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资助30人,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资助50人,共计260人,与2019年在站博士后的总量相比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可以获得出国深造机会的博士后较少。另外,受现行博士后制度的约束,比如规定博士后在站期间是不可以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者进修的,即使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站单位允许博士后出国参加一些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期限一般也不超过三个月。同时,申请出国的手续非常烦冗复杂,有时需要办理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获批,导致很多博士后望而却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博士后的国际化程度,急需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综上所述,在全球博士后规模不断加大、国际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引来来”“走出去”的博士后事业国际进程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