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图式性表意期的绘画培养
5岁以后,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外部世界有了更明晰的感受和认知,脑海中的视觉形象逐渐丰富起来,他们的思维也更加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他们的绘画形象表现也从之前的不易分辨的涂鸦符号,逐渐过渡为有了明确特征的象征性形象。所谓象征性形象,就是他们会把自己对一些客观物象或想象形象的认知、理解提炼出其主要的特征,通过自己的主观处理形成一个简练可辨的完整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与实际物象有很大差距,也没有太多具体细节,但足以令他们利用这些形象去表达故事,组织画面。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基本没有把单个形象画得深入具体的能力,也还很难理解诸如构图、色调、画面语言等理性的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去教他们太多的形象塑造方法和画面处理知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他们自身发展规律的。这个时期依然要少教多导,多引导、激发孩子自身的表达愿望,多尊重孩子自身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活跃、表达愿望旺盛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具备了象征性形象表意的能力,因此可以更自由地表现更宽泛的内容和故事场景。
针对上述特点,这个时期的绘画学习应该聚焦于引导孩子更多地用画画的形式去表达、去叙事。教师和家长要通过主题或故事设计引导孩子进入不同的情景表达入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去自由、大胆地表达。因为,我们的重点在于让孩子进行思维和表达,让孩子用画说话。所以,画面表述中的形象和画面效果不是关注的重点,而应关注孩子表达的内容是否丰富、顺畅,想法是否活跃,表达是否有趣、自然。
东郭先生与狼 叶佳卉 6岁
在这个时期,如果我们担心孩子画不好、画不出来,而让孩子学画一些简单的形象,不敢放手让他们画丰富的故事,不敢让他们自由表达的话,孩子就只能学会一点简单的形象图式,而且这种形象多是简单记忆的结果,没什么意义,反倒会干扰他们在自主表达过程中的大胆和自由,得不偿失。当然,孩子在叙事表达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具体的形象表现,不过,孩子普遍本能上具备自我创造图式化形象的能力,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形象,基本上不会对他们进行自由表达形成障碍。如果想让他们把形象更加丰满到位些,也只需在他们现有图式化形象基础上稍加引导即可,不必先入为主地去教他们过多超出他们认知的形象。很多孩子总说自己不会画、画不好,其实就是孩子被过早教了不符合他们认知和自我能力的形象,而当在表达中需要画出没被教过的新的形象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连原本可以画出来的图式化形象也不敢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