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与抽象绘画、意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

儿童绘画与抽象绘画、意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

很多时候,成人认为的“像”,在孩子眼里是“不像”的,而大人认为的“不像”恰恰是孩子认为的“像”。用一句哲学用语来概括的话,就是成人的画唯物,儿童的画唯心。

因为这些原因,儿童的绘画显示出与成人绘画截然不同的特征。孩子的绘画在形式上呈现的是抽象(意象)绘画的特征 ,孩子的画并不等同于幼稚、不成章法。事实上,正是由于孩子独特的感知和认知特点,使得他们的绘画具有独立的审美属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儿童的绘画,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抽象绘画和意象绘画。

理发  林嵩昂 7岁

绘画的形态呈现基本分为具象、抽象、意象三个大类。具象,顾名思义,指具体客观的形象,越接近真实就越具象。与其相对应的就是抽象,抽象是指抽离了具体特征、细节、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意象从面貌上说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既保留了一些具体形象的特征,又不过分追求形象的客观和细致,具有一定的抽象特征。

马蒂斯的作品

抽象绘画和意象绘画的重要特征,除了表现形态上与客观具象绘画不同外,最大的区别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客观物象的依赖,更强调主观性,更具有自由精神,也更符合儿童绘画中“心像”而非“物像”的特征。

很显然,儿童绘画的特征,无论是主观性还是外在特征,都与抽象绘画、意象绘画的特征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儿童与专业抽象画家的区别在于,画家是有意识的抽象,而儿童是不自觉的抽象或意象,具有更多的偶然性。

儿童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呈现出抽象或意象绘画的特征?

1.儿童(七八岁之前)的视觉和知觉还没有形成同步

儿童看到的实际形象与他们脑海中形成的知觉形象有很大的差异。物体形象的大小、前后、高低、粗细等在他们的知觉里没有明显的差异。客观物象在他们眼中的映射和脑海中的知觉认知还不能形成有效统一。

2.儿童还不具备深入刻画细节的能力

大量实践表明,儿童,尤其是早期儿童并不具备对形态细节变化的感知能力,因而他们看到的、感知到的形象是粗略的形象。

写生 王妙西 8岁

此外,儿童时期由于对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等理性的因素很难理解和把握,因此他们的绘画本能上呈现出平面化、随机性、生涩感等特征。他们画面中的形象、色彩也不受客观物象的约束,非常随意自由,这些特点也使得他们的绘画远离具象而更接近抽象(意象)的本质。

3.从心理层面看,儿童时期是非常自我的时期

儿童的很多活动都是非常自我的行为,他们不在意行为结果的意义。他们往往自得其乐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在绘画方面,儿童的画更多是自我世界的表达,他们的画往往不是画给别人看的,而是画给自己的。他们在自己的画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他们喜欢画画并不是满足于画面的呈现效果,而是通过画画这一载体来表达心里的想法和感受。只要他们认为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哪怕只是画了简单的符号,他们就觉得足够了。因此,他们对于客观地刻画形象也没有本能的意愿(这个特点在7岁以前的儿童中尤为明显)。

因此,儿童画出来的画面具有抽象和“意象”绘画的基本特征:形象简单夸张、线条粗率任性、色彩主观强烈、画面背后的信息丰富。有意思的是,儿童对提取形象的概括能力是超强的,他们往往能够几笔画出看着“哪儿都不对但一看又是”的形象。这正是因为他们不会受客观真实的干扰,能更加主观地画出他们的“心像”。从这点上说,儿童往往是抽象(意象)绘画的大师。

我们在欣赏和评判儿童绘画时,应该站在欣赏、评判抽象或意象绘画的角度,像欣赏评价抽象或意象绘画一样来观看和品评孩子的画,否则就会得到错位的答案。

要读懂儿童的绘画,除了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外,还需要懂得如何欣赏理解抽象绘画和意象绘画,这样才能打开走进儿童绘画世界的大门。

度假 闫翊 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