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叙事性绘画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叙事性绘画

具体来说,没有绘画基础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呢?

家长要认识到,叙事性绘画的过程主要是引导孩子把他们要表达的事情、感受表达出来。至于最后的结果,画的效果不好也没关系。

在引导孩子进行叙事性绘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给孩子讲故事或描述情境,引导孩子进入一个具体的情境中

具体内容最好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绘本、动画,以及孩子感兴趣和熟悉的场景,比如动物园、游乐场、家庭、学校等。讲完故事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理解把故事或情境画出来。这个过程中只要孩子积极地去思考、去画了就很好,先不用管画得好不好、对不对、像不像。

2.情境内容的引导

救火  郗瑄茹 7岁

在故事情境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有什么特点?故事发生在室内还是户外?室内有什么道具?室外有什么环境特点?故事表现的是冬天还是夏天、古代还是现代的事?在什么环境下?海洋、陆地还是森林?城市还是农村?主要表达的人物或动物发生了什么事?通过什么动作或特征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完成这一主题需要什么形式的画面?单幅的还是连续的几幅

具体方法上,可以培养孩子们分别进行单幅的“情节性绘画”和多幅的“叙事连环绘画”的训练。这种“情节性绘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就是画面有主题,有环境的表现,有情节的呈现。多幅的“叙事连环绘画”对情节的安排、叙事的逻辑、故事的连贯、内容的提炼取舍,以及画幅之间的衔接和文字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明确的表达主题,像写作文一样,通过几幅画面表现出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其次,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提炼、取舍、安排不同画面的内容,然后制定相应的构图、形式、表现手法。最后,考虑提炼出简要的文字与画面形成有效的配合。

4.适当地给孩子看参考图片和视频

画故事的过程其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涉及自然、历史、建筑、人物、动物、细节、道具等,需要根据故事的情节给孩子看一些图片或视频,比如房子、树木、动物、交通工具等,使孩子有感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孩子画得好坏与否都收获了知识,并形成了思考和表达的过程。这是我们让孩子画故事情节画的初衷。

动物园  张奕辰 7岁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不要对孩子画的具体形象过多干预,但要尽可能让他们把画面里的内容按自己的理解画出来,情节和内容要尽可能丰富。在孩子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根据画面的展开和他交流,让他一边画一边描述,同时顺势引导他表达得丰富起来。

5.给孩子做一本涂鸦日记,尽可能让孩子每天用涂鸦的形式把他的心情、感觉、获得的知识记录下来

家长要做的工作就是倾听和鼓励,并帮孩子梳理表达的逻辑,然后帮他用文字记录。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不但在绘画的才能上会有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生活感知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几年后,当你和孩子一道翻看他一本一本的涂鸦日记,看到他成长过程中充满稚气、充满想象的画面,看到你和他一起记录下来的充满童趣的话语,是不是会有满满的幸福回忆呢?

猫和老鼠  李奕璇 7岁

以上这些,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脑子里的形象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表达起来就会更加顺畅自由,也会更愿意用画笔记录和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探知,这些对他们成长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

孩子的绘画如果失去了鲜活的热情,失去了淳朴自然的表达,失去了丰富的想象叙述,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所以,孩子画画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行为,画面是呈现在外部的表象,在表象下面是孩子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本质上说,孩子的画其实是他们情感活动的投射。

孩子的世界是细腻丰富的,是彩色浪漫的,是自由天真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帮他们建立一个世界,而是设法帮他们打开内心的那扇窗户,展现属于他们的多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