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怎样才能教出一定的高度

儿童绘画怎样才能教出一定的高度

儿童绘画怎么教才好?什么是儿童美术的高度?相信很多家长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扰。

许多年来,儿童美术教育事实上一直处于散乱的状态。教师授课,要么是采用机构提供的统一课件,照本宣科地执行,要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随意而为,至于教出来的效果如何,孩子画出来的画好不好,无从判断。

为什么无从判断?因为没有标准,也没有参照的体系,没有对标的目标。同样一幅孩子画的画,可能老师觉得不错,家长觉得不好,也可能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好,而专家却认为不好。的确,艺术类本身很难用标准量化判断,尤其是儿童的画。

病房 小福 6岁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儿童美术教育就只能这样随意发展?只有找到参照系,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沿用多年相对成熟的学院写实体系,显然并不适合作为儿童绘画的参照系。实践证明,以马蒂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画派的绘画作为儿童美术的参照系更为适合。就像猫和虎的关系一样,尽管儿童的绘画与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不能同日而语,但却“同属猫科”,天然有很亲近的关系,在很多地方有内在的联系和相似之处。

不过,由于多年来我们所受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人不能欣赏,也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现代主义风格的绘画。很多人看马蒂斯等现代主义风格画家的作品时,心里会想:“画的什么啊,这么简单!和小孩子画的一样!”就连一些专业人士也有同样的认识。

写生 王妙西 8岁

艺术流派的纷争由来已久,这里不做探讨。就事论事,作为儿童绘画的可参照的坐标系,现代主义绘画是非常合适的。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以写实为核心的坐标体系来评价和指导孩子绘画的。

当然,现在不少儿童美术教师和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认识到大师们,尤其是现代派绘画大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多老师让孩子们临摹毕加索、凡·高、莫迪里阿尼等大师的画,孩子们也都画出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具体如何理解、分析这些大师的画面语言,如何把对大师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在对孩子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一知半解、生搬硬套的情况。

我曾经见过一位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在指导孩子临摹凡·高和毕加索的作品时,反复强调的重点是透视和比例,他的教案里注明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让孩子掌握比例和透视。我对此感到很无语,因为在他的知识结构里只有比例、透视、形状、结构、光影、体积这些概念,而事实上这些恰恰是现代主义绘画要极力消解的。现代主义绘画的外在核心特征是强调画面纯语言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正是儿童绘画的核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