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儿童写生

如何引导儿童写生

一般来说,孩子在6岁以后,观察力和自控力有了明显提高,六七岁以后就可以去写生。若想让孩子画出有艺术性的写生作品,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老师,要对画面构图、节奏、色块布局、语言运用有比较到位的理解,同时要深知儿童的认知特点。

这里我们提到的儿童写生,首先是建立在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之上的方法。

1.引导观察和感受,不求准确,但求“神似”

这里画得“像”,不是要求他们画得准确,而是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把对象的特征、形态、质感呈现出来,不追求局部的准确,只求整体“神似”。

孩子在写生时常常呈现这种状态:他们的画虽然缺少准确和细致,但能呈现物象的最基本形态,这种形态具有介于写实和抽象之间的写意特质。正是由于不受太多客观的细枝末节的干扰,孩子写生时更加直接、自由,更加放松,形象更加概括化、更加鲜明。

2.多在平面世界里探索

儿童绘画中的空间大多是压缩后的扁平空间。在儿童的眼中,物体的主次前后同等重要,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以及空间的透视对孩子来说没有意义。所以,他们的画面更具形式感和平面感,也更有趣。引导孩子写生时,不需要跟他们强调空间透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画面节奏和布局上。

3.不追求光影体积,重视画面的节奏和布局

同样地,在儿童写生时要求他们画出光影和体积没有意义,原因在于:一方面他们对光影、体积难以理解、接受;另一方面这些技法要求会束缚他们的自由表达。

4.注重细节的观察和表现

细节是画面表现力的重要部分,也是考验观察力的核心。丰富细腻的细节刻画,是画面生动、具体、不空洞的前提,而孩子有时对细节的关注比成人更敏感,引导孩子对细节的深入表现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惊喜。

5.不追求技法,追求趣味

写生中一定不能丢失儿童的特质,避免成人化的表达方式。童趣是儿童绘画的核心魅力。

写生 李欣瑜 8岁

6.既不要照本宣科,又不要不经观察、感受的概念化处理

孩子画画一般都很主动、大胆,但往往缺少观察和感受。在写生中要引导孩子多观察。

需要说明的是,若想指导孩子画出好的写生作品,深入学习印象派以后的现代主义绘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艺术形式与孩子的艺术特点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写生是美术学习领域中最基础的必修课,但在儿童绘画教学中还远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少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方法。有些八九岁甚至十一二岁的孩子,在培训机构学了好几年绘画,要么是画所谓的创意画,要么是简单的临摹,居然一次写生都没画过。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其次是老师不够自信,怕不好把控,不敢让孩子进行较难的写生。因为写生过程中,需要孩子自主观察和表现,这对老师灵活引导的要求比较高。对于采用统一课件教学的连锁加盟机构来说,不容易做到。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不应该让孩子在最宝贵的学习绘画阶段缺失写生这个极其重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