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的形式特点
2025年09月26日
儿童绘画的形式特点
我们主张不要在意孩子画的效果,而要更多地去体验过程,这并不是说完全不用考虑效果。儿童绘画中画面所呈现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检视儿童在绘画实践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好的效果也是激励孩子持续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那么,评价儿童绘画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儿童绘画的表现语言和形式特点。
绘画大致可分为以内容表达为主和以形式表达为主两大类。一般来说,写实类绘画基本是以内容表达为主,以描绘具体形象和叙事为主要诉求,形象的塑造和叙事表达是写实类绘画的关键。而以形式表达为主要诉求的绘画,一般不会强调客观呈现形象,追求的是对画面的主观处理,具体的形象细节不重要,注重的是整体的画面语言风格。如马蒂斯和勃拉克作品中,人物、花瓶、水果等形象只是画面语言中的一个符号,这些具体形象与画面中的背景、线条、色块等元素有机地融入整体画面,构成画面的形式语言。
儿童绘画的语言形式特点更接近以形式表达的艺术。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具体形象做深入精细化的表达,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技术雕琢。也就是说,他们不具备通过写实手段塑造形象、独立成画的能力。
其次,儿童绘画的特点暗合了形式绘画的内在规律,如儿童绘画中不考虑比例透视、没有虚实过渡、色块采用平涂等,这些都是形式绘画中最基本的表达语言和方法。
因此,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形式语言的规律,引导儿童有效地运用贴切的形式语言才能保证儿童绘画呈现较高的艺术水准。
写生 潘一川 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