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岁之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感知

七八岁之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感知

孩子在七八岁以前的主要任务是感知的形成和培养,而感知显然不是教出来的。

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本该是小学以后才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都让五六岁甚至三四岁孩子超前学习,有些学习可能对孩子有一定意义,有些的确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孩子太早就被灌输了太多的知识性东西,反而会妨碍他们感知的发展。尤其是美术,它本身就是非常感性的艺术形式,需要较强的感知能力。而绘画感知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正是2~8岁。

在2~8岁期间,老师或家长的任务就是运用恰当的形式和手段去引导、激发他们潜在的感知能力。这个时期,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感知能力和想象力,不要急于去教和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不符的知识。在孩子七八岁以前,如果去教孩子素描、透视、光影结构,可能会限制孩子感知能力的发展。

东郭先生和狼 李澄欣 4岁半

滥竽充数 王灏宁 8岁

前文中所说的那个过早学了很多技法的孩子,没有养成自己感受、观察、自我想象和表达的习惯,所画形象都是来源于公式化的强化记忆,而且,受到概念化知识的干扰,她不敢放手去画、大胆去想,在后来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

很多家长和孩子并不懂其中的利害,以为越早学、越多学点专业的知识越好,如果感觉老师教的不多,或孩子没学到所谓的知识,就觉得有问题或学费花得不值。这种心态也导致了机构和老师为迎合家长,不考虑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把该教不该教的知识都生硬地教给孩子。

海盗船 刘煜菲 7岁

先入为主的教法等于直接把简单的答案给了孩子,使他们失去了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力。而美术学习本身恰恰又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的东西多了,意味着提前设置了模式和标准,就不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对于2~8岁的孩子来说,美术活动是培养他们感知、感受、判断、思维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很多时候需要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判断和感受,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会逐步提高,教的知识和技能也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八九岁以后,孩子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感知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这个时期去适当教他们一些诸如透视、比例、结构、色彩原理等知识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无效知识,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还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任何阶段,美术都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它是建立在以大量的感性实践为基础上的学习体系。以教为主的方式,像教语文、数学那样的方式教美术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美术课上,滔滔不绝的不见得是好老师,默默无语,但在关键时刻点醒梦中人的老师才是高手。

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就应当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思考、自我表达。而且要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画不好、画不成样的结果。

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还是少教多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