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绘画基础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八九岁之前。因此,如何在这个时期借助绘画这种行为活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表达等综合素质十分有意义。
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是一个综合行为,它包含了思维、想象、情绪宣泄、表达叙述、认知理解、观察感受等一系列过程。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绘画行为活跃期并未足够重视,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把孩子送去美术班学习,然后就不再过问了。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才是最好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在孩子绘画行为活跃期,父母应该是充分开发孩子一系列素质能力的重要参与者。孩子一周毕竟只上一次一个多小时的美术课,家庭才是孩子进行有效美育活动的主要场地。
家长可能会说:“我不会画画,也不懂美术专业知识,如何引导孩子呢?”的确,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是草率的事,干预得不对还不如不干预。这里说的引导并不是让家长去教孩子画画,而是帮助孩子完成绘画表达过程。如果父母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规律和正确的引导方法,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和参与,帮助孩子多进行绘画表达,将十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要明白的是,儿童阶段的绘画学习不是只学习专业技能,学画画的最大价值不是收获画面的结果(形象、效果),而是背后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参与绘画的行为过程是更具价值的。
儿童绘画与学钢琴器乐等有很大的不同(钢琴器乐等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比如,孩子不经过美术班的培训,完全可以在家自由地画,而学习钢琴之类的乐器,如果不找专业的老师教,一般在家庭里是不可能进行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绘画适合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习。
所以,家长可以放心地参与其中,不必担心自己不懂专业而无法正确指导,家长只需做好自己能够胜任的部分就可以了。至于画面的形象、技法这些层面的知识,交给美术专业老师处理就好了。
儿童期的绘画活动,过程的意义远大于效果,而实施这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自然非家长莫属了。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有效引导呢?下面我们按不同年龄段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