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
2025年09月16日
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
经过改造的(大乘)佛教那种专门诉诸女人的情感面的非文化的性质[398],使这个教派十分得宠于后宫。我们一再发现,宦官是它的庇护者,这跟道教的情形毫无二致,特别是在明朝第二个世纪。[399]
除了前面提到的儒家的通货政策和重商主义的利益以外(当然,还有经常性的俸禄竞争),儒家同佛教徒支持的独裁制的对立,也是那些恐怖的迫害的动机之一,但是不管皇帝的诏书多么强硬,不管多少秘密社团(例如白莲教)同佛教有牵连,佛教也同道教一样,并未被真正“消灭”。除了后面还要讨论的地相占卜的理由以外,还有一点也经常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有一些佛教提供的不可或缺的仪典,特别是葬仪,而且灵魂轮回的信仰一旦站住了脚,就一直是通俗的彼岸观念之一。因此,同道教一样,也有被承认的佛教俸禄,[400]不过,本书不准备讨论佛教俸禄的地位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道教。
后世道教的非文化和反文化的性质成为说明它为什么深深地(请注意:不是高傲地!)扎根于商人群中,而这正是我们所关心的,这一事实是下面这个命题的一个(我们将一再遇到的)明显的范例:经济条件从没有单纯地决定过一个阶层的信仰方式。[401]反过来说,道教的特性不可能对商人的生活方式无足轻重。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绝对反理性的,并且——毋庸讳言——变得非常低级的巫术的长寿术、治疗术和驱鬼术。阻止夭折——在它看来,夭折是对罪恶的惩罚[402],——在(道教的非经典的)财神和一大批被神化了的官吏及职能神面前多进美言,这就是道教的承诺。在道教里根本找不到一点点“市民伦理”,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所关心的,只是道教的间接的消极作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