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ce城
当英国法国间有百年战争之日,与德国内部小邦纷扰之秋,意大利实为欧洲文化之枢纽。意大利诸城如Florence,Venice,Milan及其余诸城,莫不景况隆盛,文物灿然,为西部欧洲诸国梦想所不到。诸城中文学美术之进步,有异寻常,故欧洲史中名此期为Renaissance,即“复生”之意。当时意大利诸城,与古代希腊诸城同,实系小邦之性质,各城各有特异之生活与制度。吾人于研究学问复兴以前,不能不略述当日诸城之状况何似。
十四世纪初年之意大利与Hohenstaufen诸帝在位之日同。可分为三部:南部有Naples王国。中部有教皇之领土,在教皇领土之西北者则为城邦林立之地,即学问复兴之中心也。
意大利诸城中之最著名者,莫过于Venice,其重要在欧洲史上与巴黎、伦敦相等。此城位置于Adriatic海上离大陆约二英里许一群小岛之上。岛外有狭长之沙洲,足障风浪。此种位置,本不宜于巨城之建设;然当五世纪中叶,意大利居民因其地荒僻而孤立,故多避匈奴人之难于此。日久之后,渐知此地实宜于商业,故当十字军未兴以前,Venice已有与他国通商之迹。其势力渐向东发展,在东方一带获有领土。吾人试观有名之St.Mark礼拜堂,其圆顶与装饰,颇似Constantinople之建筑,亦可见其与东方交通影响之一斑。
Venice之伸其势力于意大利大陆,实始于十五世纪初年。盖该城与北部欧洲之交通,端赖Alps山之栈道,若任其劲敌Milan城所独占,危险殊甚也。而且Venice或愿自邻近诸地输入食粮,不愿再仰给于海外之领土。加以当日意大利诸城,除Venice以外,莫不领有附郭一带地。Venice名虽共和,然有少数人把持政权之倾向。约一三〇〇年时,城中人民,除少数望族外,均已不能参与代表人民之“大议会”(Grand Council)矣。
一三一一年,Venice始设著名之“十人会议”(Council of Ten)会员任期一年,由“大议会”选举之。一切政务,无论外交内政,均由十人会议与公(doge)一人主持之,而对于大议会负责任。故城中政权实操诸少数人之手。十人会议之内容,极其秘密,绝不如Florence城之公开讨论,反足以引起无数之革命。盖Venice人类皆专心于商业,无参政之余暇。故十人会议之种种政策,虽近专制,绝不若其他诸城每有叛乱之倾向。Venice之政府,自一三〇〇年至一七九七年为Napoleon所灭时,实无甚变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