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及工厂制度
实业之家庭制度 十八世纪末年英国之实业革命已略如上述。兹再述实业革命之影响于人民生活上者。自古以来,制造二字仍指手艺而言。工人多在家中或商铺中制造物品。偶有余暇则兼事种植以资生活之补助。
笛福所述之工人状况 一七二四年至一七二六年间,新闻家笛福(Defoe)曾游历英国之约克州(Yorkshire)地方,详述当日之工人状况如下:“所有土地分成小区,自二亩至六七亩不等,三四区之间必有一家,鸡犬相闻也。每家必有张布之架,架上必有布篷。每家几皆有工厂。织布之工人必有一马为运货入市之用,并牛一二头为其家庭饮料之资。故各区土地占用殆尽,种植所得尚不足以养家禽也。一家之中类皆身壮力健之辈,有染色者,有织布者,有整理布疋者。至于妇人稚子则专事纺纱,无论老少无一闲居无事者。”
工厂制度之原理 实业革命以来专恃手艺之工人其力不能与机器相敌。小规模之实业渐渐无获利之望。不得不入资本家所设之工厂借谋生计。
工厂制度之结果(一)分工制度 工厂制度之结果不一,其最要者为分工。昔日之工作以一人而负全部工作之责。至是一人专管制造之一步。同时学习之期较昔为短,盖其事较简也。而且因分工之故以机器代人工之发明亦较为容易。
(二)生产增加 因利用机器及分工之故,制造品之量大有增加。试举其例,则有亚当·斯密所著《原富》中所述制针之一事。据云:分工制造则一针之微制造之步骤可得十八,一日之内以十人之力可制针四万八千枚。此种状况尚就机器发明之初日而言。至于今日则每机每分钟可以制针一百八十枚。一厂所出每日得针七百万枚,所需工人不过三人而已,再如印刷自谷腾堡(Gutenberg)发明印字机以来,凡排版、用墨、铺纸、印刷,无不用手。至今则巨城中之新闻纸几无不全用机器印刷之。每分钟可得折成之报五百余纸。
(三)城市发达 机器未经发明以前,工人散居城外,半工半农人人有独立生活之资。自工厂制度发生以来,此种状况不可复见。工人群居于工厂附近之地。住室陋劣,鳞次栉比。既无田园,又无草地。此今日大城所以有工人住室问题之发生也。
(四)资本家之发现 自实业革命以后,社会阶级分而为二。一方为主有工厂及机器之资本家,一方为资本家雇佣之工人。十八世纪以前政治上及社会上之得势者当推广有田产之地主。而富商巨贾其财力亦可与大地主抗衡.至今则地主富商以外并有资本家矣。
(五)工人依赖资本家 为工人者不得不赖少数资本家以维持其生活。盖独立之工作已不足以自存也。资本家既主有工厂及机器,工人之求生活者又接踵而来。其结果则工作时间之长工人工价之贱一任资本家之规定。工人之特出者或可望成资本家,而中人以下者则终身从事于工作之一业。自资本家与工人应如何分配其利益之问题起,今日人工与资本之难题遂从此发生矣。
(六)工厂中女子及幼童 自家庭实业制推翻以后,其影响并及于女子及幼童。工厂既立机器日有发明。除巨大工作如炼钢造船等外,女子与幼童之入厂工作者日增月盛。试举其例,英国纺织业自一八四二年至一八九一年五十年间男工之增加率为百分之五十三,而女工为百分之二百二十一。当蒸汽机未发明以前,幼童之工作多以简单者为限,如拣棉是也。至于今日,则看守机器、接续纱线等事女子及幼童均优为之,而其工资并可较男子为贱。当家庭实业制度未废以前为女子者并不闲惰。不过其工作复杂而且在家中任之。至于今日则汽笛一鸣为女工者不得不群趋于工厂。流弊因之而发生,政府乃有补救之方法。其显著者虽已尽除,而女子与幼童之工作困难仍未尽去。同时中流以上之女子较十八世纪以前为闲。盖昔日之需用手工品者至是已代以工厂制造品矣。
(七)工人所受之影响 当实业革命以前,人民之生活及习惯无甚变迁。自机器发明以来,人民风习随之俱变。发明愈多,变迁愈速。实业有新陈代谢之迹,工人事业亦有时时变迁之机。旧日陈陈相因之习既然破除,工人仆仆往来之行难以幸免。经验既富,心思亦长。国内有工党,国际有公会,以研究工人之利益及政策为宗旨。
(八)商业之扩大 实业革命之影响并及于商业。十八世纪以前商业虽已发达,然运输不便范围不广。自机器发明以后各国制造之品畅销于世界之全部。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皆成贸易之场。一七八三年英国之输出品尚不值一千四百万镑,十三年后乃达二千九百万镑。
(九)政治上所受之影响 自实业革命以后政治思想为之一变。中流社会与工人两级中人莫不加入政治潮流之中以谋一己之利益。十九世纪欧洲史大部分为中流社会与工人合力与地主教士竞争之陈迹。非洲亚洲之开放实欧洲各国制造家竞争市场之结果。
中流社会 工商界中人本不满意于贵族之把持政府,尤不满意于政府之限制工商。盖此种干涉政策始于中古不适于今,而且足以妨害工商业之发达也。
经济学 中流社会中人遂发达经济学原理以谋自利。亚当·斯密即此派学说之首创者,主张营业自由,政府不得横加干涉。凡物价之高下,物质之优劣,工作时间之长短,工资之多寡等均应听其自然。
个人主义 此种经济学原理实以个人主义为根据。以为判断利害以一己为最明。若任其自然则其成败将以其贤愚为标准。制造家既有自由竞争之机,则物价必能达最低之率。工人之值可以因供给需要之定律为标准。此种原理颇为富商巨贾所主张,以为不但可以产生快乐,而且有合于“天理”。凡政府及工人均不应破坏之。
实业革命之恶果 上述之学说虽言之成理,而实行甚难。巨城之中工人群集,所谓快乐者仅少数富人享有之,而工人之贫困不堪者仍居多数。九岁以下之幼童每日工作十二小时至十五小时不等。而女子之离其家庭工作于工厂中者又复接踵而至。完工之后则不得不返居陋室无异坐狱。
保护工人之法律 拿破仑败亡之后英国之工人状况愈趋愈下。于是国内有补救改良之举动。有主张扩充选举权者,以为一旦工人有代议之权利,即可得法律之保障。此种运动虽有资本家加入其中,而以工人为主体。他日之《人民宪章》(People’s Charter)运动实肇基于此。
工党之起源 此外工人中并有工党之组织以便合力与资本家相抗。此实近世史上最重要事实之一。此种运动始于十九世纪之初年。当时英国政府本有禁止工人集合要求增薪之举,犯者以大逆不道论罪。工人因之被拘或被放者颇不乏人。至一八二四年国会废去此种苛法,工党遂日盛。然限制仍甚严密也。至今工党组织已遍传于世界各国矣。
社会主义 改良工人地位之第三法即为“社会主义”(socialism)。五十年来社会主义大有影响于欧洲史。兹故不厌详尽述其意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