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土耳其之衰落

5.欧洲土耳其之衰落

马其顿地方之虐杀 马其顿为土耳其最后之残余领土,故土耳其人极欲维持永久,然其政府绝不顾及其地人民之互相残杀。欧洲诸国虽明知其地常有虐杀、暗刺及盗劫诸事,然不敢夺其地以分予巴尔干半岛中之独立国—希腊、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盖恐反足以引起诸国间之纷争也。

土耳其之革命 近年以来土耳其国内有少数改革党曰“少年土耳其人”者渐形得势,其党人在军队中尤多,盖为军官者类皆稍明西部欧洲诸国之方法者也。一九〇八年在萨罗尼加(Salonica)地方有“统一进步委员会”之组织。七月中委员会宣言土耳其非有宪法不可,并谓政府不允若辈必群向京都而进。其时土耳其王阿卜都·哈米德(Abdul Hamid)年已老耄无力抵拒,不得已允其要求下令选举议员。一九〇八年十二月国会乃正式开会,国王亲临典礼甚盛。此次“无血之革命”既告成功,欧洲各国无不瞩目,皆以为少年土耳其人为数既寡,又无宪政上之经验,今欲改革多年腐败之政府似不甚易。

奥地利合并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 保加利亚遂乘机宣布完全脱离土耳其而独立。奥地利亦宣布合并土耳其所属之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二省。同时并尽力实行同化之举。排除所有与塞尔维亚联络之趋向。吾人试披览地图,即知此二地与奥地利之关系何如,盖二省之地实介于奥地利与其领土达尔马提亚(Dalmatia)及亚得里亚海滨各埠之间。一九一四年引起欧洲大战之事件即发生于波斯尼亚之都中者也。

少年土耳其人之困难 少年土耳其人所遇之困难日甚一日。若辈以为不许阿尔巴尼亚与马其顿诸地人民携带武器或系良策,因之遂引起种种之困难。盖诸地之人民本久有携带军器之旧习,而且随时有杀人或自卫之必要。阿尔巴尼亚人虽愿为土耳其人战,然志在利己;而且若辈并不愿尽纳税当兵之义务。故阿尔巴尼亚与马其顿诸地时有叛乱之事。立宪时代之纷扰反较昔日专制时代为烈。同时守旧之官吏及政客又有在都城中叛乱之举,不久平定。阿卜都·哈米德被废且被禁,其弟即位称穆罕默德第五。少年土耳其人号称得势,然因反对之人甚多故其地位极为不稳。

意大利土耳其之战争 一九一一年九月意大利借口在的黎波里(Tripoli)之意大利人有受土耳其人虐待之迹乃与土耳其宣战。欧洲各国均以意大利之举动为不当提出抗议。意大利覆称彼不过援其他各国之例而行—合并常常纷扰之地以保护其国民之生命与财产而已。土耳其之兵力当然不如意大利之强。两方战事并不甚烈。意大利卒强占的黎波里与罗德斯(Rhodes)岛。少年土耳其党人以为如果让步必失民心;然因战争经年,且巴尔干半岛中又复有干戈再动之势,不得已于一九一二年十月割的黎波里以予意大利。而意大利并占在罗德斯岛。

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 其时希腊名相凡尼济罗斯(Venizelos)密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及蒙特尼格罗同盟以攻土耳其,一九一二年十月战端乃启。不意土耳其军队到处败绩,不数日保加利亚军队进占亚得里雅那堡,追逐土耳其军队以抵君士坦丁堡附近之地,希腊人则向马其顿与色雷斯(Thrace)而进。蒙特尼格罗与塞尔维亚之军队亦战败土耳其军队而进攻阿尔巴尼亚。

奥地利阻止塞尔维亚之发展 奥地利至是颇惧塞尔维亚或有伸其势力于亚得里亚海滨之势。假使俄罗斯于此时援助塞尔维亚,则欧洲大战或不必再待二年而后起也。塞尔维亚因之志不得逞。巴尔干诸国与土耳其乃缔停战之约,遣代表开和议于伦敦。欧洲诸国劝土耳其除其京都与京西附近之地外一概割让于诸国。土耳其不允,次年一月战端重启。土耳其仍复处处失败,五月间复媾和于伦敦乃割马其顿与克里特诸地以予同盟诸国。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然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与希腊互相猜忌,分配领土极为困难。保加利亚遂有向希腊与塞尔维亚宣战之举。一九一三年七月间两方战争甚烈,不意保加利亚四面受敌—土耳其人恢复亚得里雅那堡,而罗马尼亚人则侵其东部—力不能支,乃媾和于罗马尼亚都城不加勒斯多(Bucharest)地方。

不加勒斯多和约 巴尔干诸王国间在不加勒斯多所缔结之和约将欧洲土耳其之领土瓜分殆尽。土耳其王仅留其都城及其西方一带地,包有亚得里雅那堡之重镇。欧洲诸国力主建设阿尔巴尼亚为独立之国家,以阻止塞尔维亚之获得海港于亚得里亚海上。此种主张奥地利持之尤力。其他土耳其之领土则由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与蒙特尼格罗瓜分之。希腊得要港萨罗尼加、克里特岛及马其顿之大部。保加利亚则向南以达爱琴海之滨。塞尔维亚与蒙特尼格罗之领土则均倍于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