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彼得大帝

2.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一六七二年至一七二五年) 自伊凡第四称帝以后,俄罗斯之领土虽时有扩充,然至彼得(Peter)即位时尚无通海之孔道。风俗习惯与亚洲同,政府组织仿自蒙古。彼得对于君主权力之宏大虽无疑义,然深知本国之文化远不如西部欧洲诸国之发达,而军队组织之不完备又不足以抵抗西部欧洲诸国而有余。假使俄罗斯而无良港与海军,则将永无参与西部欧洲政局之希望。故彼得即位之始即以引入西部欧洲习俗及开通与西部欧洲交通之孔道二事为职志。

彼得之游历西欧 自一六九七年至一六九八年,彼得亲赴欧洲西部,游历德国、荷兰、英国,以考察文学、美术及工艺为目的。在珊达姆(Saardam)地方船厂中工作者凡一周。经过英国、荷兰、德国时,聘请美术家、文学家、建筑家、航海家、军事家等,携之回国以备改革国政之用。

旧党之抑服 其时国内之贵族及教士因彼得力革旧习,与禁卫军合谋叛乱,彼得闻之急返国。旧党人所最不喜者即若彼所谓“日耳曼之观念”(German ideas),如短衣、吸烟、剃须等。国内教士并谓彼得为“反耶稣者”(Antichrist)。彼得怒,力平叛乱,相传手刃旧党人不少。

改革计划 彼得在位始终以改革为事。禁止国人不得留长须,服长衣。凡上流女子设法使之与男子有社交之会,一反旧日男女隔绝之旧。凡西部欧洲人之入居俄罗斯者无不加意保护,并许其信教自由。同时并遣国内青年前赴西部欧洲留学。并以新法改组其政府及军队。

新都圣彼得堡之建设 又因旧都莫斯科为旧党之中心,古来旧习不易骤改,乃有建设新都之计划。择地于波罗的海上。建都曰圣彼得堡(St.Petersburg),移国民及外人以实之。

瑞典王查理十二之兵力 彼得既抱获得海岸之野心,其势不能不与瑞典起冲突。盖介于俄罗斯及波罗的海间之领土皆属瑞典故也。其时瑞典王查理十二以善于用兵著于世。当一六九七年即位时年仅十五岁。四邻诸国以瑞典王冲龄易与群思一逞。故丹麦、波兰及俄罗斯三国缔结同盟以侵略瑞典之领土为目的。不意瑞典王用兵神速几可与古代亚历山大(Alexander)埒。转瞬之间攻克哥本哈根(Copenhagen),丹麦不得已而求和。乃东向俄罗斯,以八千之众而战败五万之俄罗斯兵(一七〇〇年)。不久波兰亦为瑞典所败。

查理十二之失败及其逝世 查理十二虽长于用兵,然短于治国。彼以波兰为三国同盟之祸首故逐其国王而以新主代之。其时彼得征略波罗的海沿岸一带地,瑞典王再率兵东向以拒之。长途跋涉士卒劳顿,于波耳多瓦(Pultowa)地方为彼得所败(一七〇九年)。瑞典王遁入土耳其,力劝其王北攻俄罗斯而不听。数年后返国,卒于一七一八年阵亡。

俄罗斯获得波罗的海沿岸一带地及侵略黑海之计划 瑞典王查理十二死后数年,瑞典与俄罗斯遂缔结条约。俄罗斯因之得波罗的海东岸里窝尼亚(Livonia),爱沙尼亚(Esthonia)及其他诸地。至于黑海方面彼得之志殊不得逞。其始虽得阿速夫(Azof),然不久复失。不过于里海沿岸得占数城而已。唯此后俄罗斯驱逐土耳其人之志渐形显著。

彼得殁后之俄罗斯 彼得死后三十年间,俄罗斯之君主多弱懦无能之辈。至一七六三年女帝喀德邻第二(Catherine)即位,国势为之复振。自此俄罗斯遂列于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