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五年后之法国德雷福案

3.一八七五年后之法国德雷福案

麦马韩之辞职 国民议会组织政府之大业告成,遂于一八七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解散。全国行选举新国会议员之举。选举结果则共和党人之当选为下院议员者得大多数;其在上院数亦不少。总统麦马韩本属奥尔良党与国会意见相左。乃于一八七七年下解散下院之令,思设法改选以增加王党议员之人数。不意选举结果大失所望。共和党人之势力并不因之灭杀。力斥总统政策之非是,并不愿通过总统提出之预算案。政府与国会之争持延至一八七九年,总统不得已而辞职。共和党之格累微(Jules Grévy)乃被选为总统。

出版集会之自由 共和党之势力经一八八一年之选举而益巨,乃着手于改革之计划。当一七八九年及一八一五年时法国政府虽有出版自由之宣言,然其监视报纸及惩罚新闻记者之抨击政府者数见不鲜。至一八八一年,废出版须领执照之制。发行者不必再缴保证金,警察机关此后亦不得受理侮辱官吏之案。此外凡国民得以自由集会,只须将集会之宗旨向当道声明已足。一八八四年又议决工人得自由结合。最后又将管理学校之权夺诸教士之手。详述后章兹不先赘。

王党之消灭 年复一年法国之共和内得国民之拥护,外得列强之信任,根基益固。一八七九年拿破仑第三之子卒,一八八三年宋波伯亦去世,波那帕脱党及正统党均失其拥戴之人。一八九四年巴黎伯卒,奥尔良党亦失其所恃。当一八九三年选举时王党中人之被选为下院议员者不过七十三人,亦足见法国人爱戴共和政府者之为数甚多也。

布郎热拟推翻政府 第三次共和国成立以后有重大之政潮二次。甘必大力主改革之议而求援于工党中人。卒为守旧共和党人所反对而失败,于一八八一年去世。甘必大既死,政府乃一意于海外事业之经营,如中国、安南诸地均为其目的地,意欲转国民对内之心使之向外。然工人仍不满于政府。其时有军官名布郎热(Boulanger)者仿拿破仑第三之故智,隐与军队及工人交欢,以遂其夺取政权之大志。一八八九年彼以绝大多数再被选为下院议员,声势宏大国人无出其右者。其敌人乃以心怀叵测贻害国家之罪加之,判以监禁终身之罪。彼遂逃亡出国,于一八九一年自尽。王党之势益不振,而共和之基益固。

德雷福案之开端(一八九四年) 布郎热之事方终而德雷福(Dreyfus)之案又起。政争激烈举国骚然。其纷纠之情形几与普鲁士与法国战争之时无异。当一八九四年时有炮兵上尉名德雷福者本亚尔萨斯之犹太人。忽以犯为德国人密探之嫌疑被控。法国政府乃密开军法会议以审之,结果褫其军职定以监禁终身之罪,流之于南美洲法属基阿那(Guiana)附近之鬼岛(Devil's Island)中。德雷福始终不服自谓冤屈,其友人亦代为设法冀达再审之目的。然军队中之要人多不主张旧事之重提,盖恐有伤军队之名誉也。

全国人民之激昂 德雷福之友人多痛骂军官之不德与腐败;其敌人则力言军队之荣誉不可不维持;而教士则又以德雷福为犹太人,实法国之敌。其时政府中人多以德雷福为有罪,而在野之政客新闻记者及激烈党人则力言其冤屈,而议政府为袒护军官有枉法徇私之嫌。王党中人则援此事为共和失败之明证。故德雷福一案不但为军事上之问题,亦且成为宗教上及政治上之问题;不但法国举国若狂,即世界各国亦莫不引领注目。

德雷福宣告无罪 德雷福案之争执至一八九八年而益烈。其时有名小说家佐拉(Émile Zola)著文痛论审理此案官吏之不当,谓若辈不但不公而且无信。国人益愤文人学士群起为德雷福呼冤。政府乃拘佐拉,定以武断诬人之罪。然德雷福案其势已不能不复审。一八九九年夏日在棱纳(Rennes)地方开庭再审。仍判定监禁六年,随之以总统卢贝(Loubet)特赦之令以为如此则于负初审责任者之声誉上不致有所损害。德雷福犹以为未足,盖彼所望不在罪人被赦之自由,乃在无罪之宣布。其友人亦日为奔走,卒于一九〇六年再经法国最高法院之审判宣告无罪。

此案之影响 此案虽告结束,而其影响之及于政局者则甚深且巨。国内之共和党人无论为和平为激烈无不联合而组织团体,以减削军队及教会之势力为宗旨。军官之属于王党者渐以共和党人代之。至于剥夺教士之政权则其事较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