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国间之争执
帝国主义与近东问题 欧洲大战发生之最要条件吾人在前二章中已述及之,一为帝国主义,一为近东问题。吾人曾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诸国之如何争获殖民地或商埠于非洲与亚洲,对于土耳其衰替之利益之如何虎视眈眈。兹吾人不能不再略述五十年来各强国间之如何竞争及一九一四年夏间战争之如何爆发。
法意二国在非洲之冲突 第一,吾人须知非洲之如何探险及其分割。非洲北岸沿地中海一带之地大部分属于法国,故法国对于意大利、英国及德国先后均有冲突之事。法国领地阿尔及利亚于一八三〇年征服,于一八七〇至一八七四年完全占领,有邻国二—即突尼斯与摩洛哥是也。法国借口于突尼斯土人之骚扰阿尔及利亚边疆,乃于一八八一年遣兵征服之。意大利本欲得其地为已有者,今法国竟捷足先得大为失望。意大利因之遂与俾斯麦携手,加入德国与奥地利之同盟,即现代有名之“三国同盟”也。
法国与英国在埃及之冲突 英国与法国在埃及之冲突,吾人上已述及之。英国人既握有埃及之财政权,法国被屏,法国人乃大恨。一八九八年英国大将启拆涅征服苏丹损失殊大,彼未抵法绍达以前忽有法国探险家麻向自非洲西部越内地以达其地,高树法国之三色旗。此种消息既达伦敦与巴黎,英国、法国二国人莫不惊震。假使法国不让步者,则二国间之战祸几不可免。自有“法绍达事件”英国与法国之感情益恶。二年之后英国与南非洲荷兰农民战争时法国公然表同情于英国人之敌,二国之意见益左。英国人之居于法国者每受法国人之凌辱,两国人至是竟互以“世仇”相称。
爱华德第七与协约 然此种情形于四年之内忽然大变。英国王爱华德第七于一九〇一年继其母女王维多利亚之后而即位,颇喜法国,而法国人亦独爱王。二国之政治家遂竭力利用机会以恢复二国之和好。至一九〇四年英国与法国乃有缔结“协约”(entente cordiale)之举,以解决所有两国间未决之困难。此次协约他日竟成为世界史上最重要事实之一。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之利益,而英国则承认法国在摩洛哥之利益。协约既订二国人莫不大喜;法国海军兵士游行于伦敦通衢之上时英京人士欢声雷动;法国人亦开始赞美盎格罗萨克森人之性情优美矣。
英日同盟及英俄协约 英国与法国缔结协约外,并与日本缔结同盟,英国孤立之局至是乃破。当日本与俄罗斯战争之后言归于好,合力以和平方法侵略中国之满洲,英国亦乘机与俄罗斯携手。此种结合实出吾人意料之外,盖英国人久以印度边疆之乱系俄罗斯人所嗾使者。且英国人本恨俄罗斯政府之专制,伦敦一城实为俄罗斯革命党逋逃之薮。然至是二国竟有协商之举。一九〇七年英国与俄罗斯合订协约,限二国之侵略亚洲于波斯一地,其他各地之划界问题至是解决。
其他诸小国 英国除与法国及俄罗斯订有协约与日本订有同盟之外,并与丹麦及葡萄牙携手,而英国之公主亦嫁于挪威与西班牙之王为后。
德国之怀疑 英国之友中有一强国焉独不在内,即德国是也。德国皇帝威廉第二虽为英国王爱华德第七之甥,然二人自始即意见相左,而两国之富强相等,亦复互相猜疑。德国人以为英国王所缔结之同盟及协约其目的无非在于抵制德国、奥地利与意大利所订之三国同盟,思破坏之以为快。
德法两国在摩洛哥之冲突 故德国于一九〇五年得奥地利之后援,反对英国与法国协定摩洛哥事件。德国谓德国人在摩洛哥地方亦有利害关系,加以德国皇帝措词激烈,欧洲方面产出一种“战争之恐慌”。法国乃允开公会于阿尔及西拉斯地方,决定予法国以摩洛哥之警察权,唯担保摩洛哥之独立。然法国因握有警察权之故五年之间着着进步;摩洛哥之独立名存而实亡。故德国于一九一一年遣巡洋舰驶往摩洛哥海边之亚加得(Agadir)地方为示威之举。德国与法国几启战端。法国乃割刚果河上之地于德国,德国方允法国得自由处置摩洛哥之地。
欧洲战祸之日迫 亚加得事件既发生,英国人大惊。其时欧洲人均以为战祸已近在眉睫断难幸免。德国之主战者以此次事件实为德国之一大失败,盖法国仍得占有摩洛哥也,乃要求政府以后办理外交应取强项之态度。法国与英国之激烈者亦以德国显欲凌辱二国于世人之前,而德国反得刚果河上之地实难容忍。其结果则各国再竭力从事于军备之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