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与意大利
撒地尼亚加入克里米亚战争 不久撒地尼亚即得与法国同盟之机会。一八五四年英国、法国二国与俄罗斯有克里米亚(Crimea)战争。次年喀富尔与法国订攻守同盟之约,遣兵赴克里米亚以援助之。至一八五六年巴黎开和平会议时,撒地尼亚遂得列席之机会。喀富尔力言奥地利之占有北部意大利实有扰乱欧洲和平之虞,并要求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援助意大利之独立。盖法国皇帝昔日曾表同情于烧炭党者也。
拿破仑第三之地位及政策 拿破仑第三之所以干涉意大利尚有他种原因。彼与拿破仑第一同,得位不正。彼知门阀名誉不甚足恃。欲得民心非为国立功不可。一旦援助同种之意大利人以与奥地利战,必能博得国民之同情。法国并或可因此而扩充领土,而为意大利联邦之保护者。故拿破仑第三与喀富尔遂有密商之举。所议何事虽不可知,然一旦意大利有与奥地利战争之举,法国必允援助无疑。假使奥地利被逐于北部意大利之外,则撒地尼亚即允割让萨伏衣及尼斯二地于法国。
马进塔及索非里诺之胜利 一八五九年四月伊曼纽尔第二与奥地利宣战。法国军队来援,败奥地利军队于马进塔(Magenta)。六月八日拿破仑第三与伊曼纽尔第二并驾入米兰城,人民之欢声雷动也。六月二十四日奥地利军又败于索非里诺(Solferino)。
拿破仑第三忽允停战 不久拿破仑第三忽与奥地利订休战之约,留威尼西亚之地于奥地利之手。欧洲各国闻之无不惊异。实则法国皇帝目睹战场之惨酷不欲久战。而且彼以为欲驱尽奥地利之军队非有兵士三十万不可。加之鉴于意大利诸邦对于皮德梦特无不表示其热忱,一旦骤成强国,将为法国之大患。故仅以伦巴底、帕马及摩德拿诸地与皮德梦特,使意大利之统一不能完成。然至是彼虽见到意大利将有绝大变化,而其力已不足以阻止之。变化维何?即建设统一之国家是也。
意大利诸邦之合并于撒地尼亚 一八五九年八九月之际帕马、摩德拿及多斯加纳三地之人民宣言永逐其元首以与撒地尼亚合并。亚平宁山(Apennines)以北之教皇领土曰罗马纳(Romagna)者,亦有开会宣言脱离教皇而加入撒地尼亚之举。诸邦间之税界一律废止。引用撒地尼亚之宪法,并交邮政管理权于撒地尼亚官吏之手。此种国民运动实开意大利统一之局。
加里波的 南部意大利之那不勒斯王既不愿与撒地尼亚联盟,又不欲实行立宪。其时有加里波的(Garibaldi)者(一八〇七年至一八八二年)极仰慕玛志尼之为人,决意以武力强迫南部意大利及西西里与撒地尼亚合并。彼于一八六〇年五月率“红衣”志士一千人,由热那亚渡海向西西里而进,败那不勒斯之军队,遂以伊曼纽尔第二之名义占据该岛。不久渡海登意大利半岛,与那不勒斯军队稍有冲突。九月六日进那不勒斯城。
拿破仑第三之干涉 加里波的意欲向罗马城而进。拿破仑第三大恐,盖法国人民多奉旧教,雅不愿罗马教皇之失势也。彼允伊曼纽尔第二可以占有北部之教皇领土,唯加里波的不得以武力久占那不勒斯,应另设永固之政府以代之。至于罗马城及其附郭一带则应仍属教皇。十月间伊曼纽尔第二遂南向占据那不勒斯。那不勒斯王纳款求和,南部之地遂并入于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国会之开会 一八六一年二月意大利国会开第一次会议于吐林,遂着手于新国之合并。意大利人既实现其统一与独立之希望莫不欣然色喜。然奥地利之势力犹在,罗马教皇之负固依然,未免美中不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