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文学者

6.古文学者

中古文人之模仿古文者,始以罗马之文学为模范,继以希腊之文学为典型,后人称此辈为“古文学者”(humanists)。若辈不再研究Peter Lombard所著之《意见》一书。对于神学,兴味渐少,每专心研究Cicero之著作以求得文人雍容娴雅之习。

自此以后,凡希腊、罗马之文学,总称之为“古文”(humanities)。自Petrarch卒后百年间,意大利人之研究古文者,有同宗教。吾人欲知当时何以重视古代之文学,必先知当日西部欧洲所有之名著本无如吾人今日所有之名著之多。今日欧洲各国各有以国语所著之文学,尽人能解。除译有古籍之佳本外,并有无数之名家著作,如Shakespeare,Voltaire及Goethe等,皆四百年前之所无。故吾人生于今日,虽不识希腊、拉丁之文,而古今之名著,不难接近。至于中古时代,则绝无此种之利益。一旦对于神学、论理学及Aristotle著作之研究生有厌心,则其热心研究罗马、希腊之文学为其文体与生活之模范,亦势之不得不然者矣。

古文学者自私淑异教之著作家以后,对于中古时代此生与来世关系之见解,渐生排斥之心。若辈每向往Horace之主张。而以修道士之牺牲一己为可笑。以为人生行乐须及时,未来之世界正无庸鳃鳃过虑为也。有时古文学者,并公然攻击教会之主张;唯外貌上则多示忠顺教会之意,而古文学者之为教皇廷臣者,亦正不一其人也。

当日考古之精神既盛,所谓高尚教育之观念,大生变化。当十六世纪时,德国、英国、法国之学校,因受游学意大利者之影响,始以拉丁及希腊之文学为教授之根据,以代中古之科目。至十九世纪末年西部欧洲大学中,方渐以科学与历史等科目,代昔日之希腊文与拉丁文;而至今欧洲学者尚有以古文之价值远在其他科目之上者。

十四世纪之古文学者,类不谙希腊文。西部欧洲方面希腊文之知识当中古时代虽不绝如缕,然始终不闻有人思读Plato,Demosthenes,Aeschylus,或Homer诸人之著作者,而此种著作,亦为当时图书馆中所无。Petrarch及其同志见Cicero及Horace之著作中,尝有提及希腊文学之处,故对于希腊文学之兴味,遂油然发生。Petrarch去世未几,Florence城有聘请Constantinople人Chrysoloras来任该城大学希腊文教授之事。

其时Florence城中有少年学生名Leonardo Bruni者,闻Chrysoloras之将至也,曾有自问之言,传诸后世。“尔若不能领略Homer,Plato,Demosthenes及其他大诗人、哲学家与雄辩家之著作,尔宁不失去尔之最良利益耶?尔亦可与若辈相往还以若辈之知慧染尔之身。尔将任此种黄金机会之失去耶?盖意大利人之不谙希腊文学者已七百年,而吾人均知所有语言文字实来自希腊。尔亦知熟悉希腊文大有裨益于知识之增进与快乐之增加否耶?《罗马法》之教员,到处有之,尔毋虑无继续研究之机会,然教希腊文者,则仅有一人而已,尔若交臂失之,尔将无师可以授业矣。”

其时学子之习希腊文者甚多,Chrysoloras乃著近世第一部希腊文法一书以备学生之用。不久希腊之名著,渐形普及,与拉丁名著不相上下。意大利人甚至有前赴Constantinople专习希腊文者;自东方教会为欲抵抗土耳其人起见与西方教会时相往还以后,希腊学者颇有前赴意大利者。当一四二三年时,有一意大利学者携希腊书籍二百三十八册以抵Venice,希腊文学至是遂迁入沃壤焉。当时手抄及校订希腊、罗马之书籍者不一而足;而宏丽之图书馆亦多建筑于此时。如Medici族、Urbino公及教皇Nicholas第五,莫不尽力于此。即在今日教皇图书馆中图书之丰富,尚名满世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