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史学
史材之应用 十九世纪以来各种学问之曾经变化者历史一科即居其一。第一,史材之搜集远较昔日为有条理。所谓史材即吾人对于过去所得之真确消息。如石刻、信札、法律、命令、公文书、重要人物之札记、日记、编年史、传记、国会中之辩论、各种议决案等皆是。凡此种种皆系历史之原料。吾人于利用此种材料以前,必先搜集而说明之方可。今日欧洲各国均有整理就绪之史材,异常丰富,极便研究。
历史范围之扩充 当十九世纪以前所谓历史仅研究人类史之一小部分,约共二千五百年之过去而已。五十年来吾人方知纪元前古代东方诸国及埃及之人类及其事业。至今吾人方知纪元前四千年埃及人已有文字。故历史之范围因之较昔倍增。
未有记载以前之人类 而且五十年来吾人对于未有纪载以前之人类颇有发见。吾人可根据古人所用之石器,再根据其图画,再根据其在瑞士湖滨之居室,以追溯人类之发明及其进步。
世界上何时始有人类,人类何时始有语言与发明,吾人已无法可以断定。或有以为欧洲之有人类已达五十万年。唯人类之脱离游牧时代而从事于建筑居室、纺织、陶业、耕种及豢养家畜等事,离今似不过一万或一万二千年而已。凡此种种均发见于人类能用金属以前。故此期曰“新石器时代”。
现代史之重要 吾人对于古代史既大有扩充;同时吾人对于现代史之重要亦大有觉悟。盖唯有现代史能使吾人判断今日之问题也。二十年前之编辑历史课本者每详于上古而略于近世。今则不然。欧洲大战发生以来吾人方知欲明了战争及其结果及现代人类诸问题,非先明了欧洲之状况不可。故吾人居今日而编辑历史课本,则上古史与中古史应仅占全书之半,而上古史应仅占上半卷之小半。近世史应占全书之半,而五十年来之历史应占后半卷之半。
唯有历史能使吾人明了现在之世界 吾人欲明白现在,必先明白过去。故研究历史应特重近世。就个人而论,吾人之能明了吾人现在之生活者盖皆自明了吾人一己之过去记忆经验及所历之境遇始。人类全体亦然。吾人欲明了现代人类之习惯及希望,不能不先明了人类之由来,人类之制度及人类之知智与欲望为何。所谓《近世欧洲史》无异二百年来之欧洲改革史。说明欧洲人如何固守中古之遗制及旧日之观念以迄于十八世纪。此种遗制及观念之如何废止及变更以成现代之欧洲。即就现代而论,亦复来日方长,需要改革之处不一而足。盖吾人之知识常有增加。知识增加,则吾人之状况不能不随与俱变。变更过去人类之生活者知识与发明也。变更将来人类之生活者亦知识与发明也。故改革家之事业日新月异,希望正复无穷。
旧史之缺点 旧日之历史著作中每包有多数与现代生活无关之事实,故读者之兴味索然。吾人编辑课本篇幅有限,其不能遍述一切者势也。著者之目的应仅述其最重要者,以明示人类之如何进步以迄于今。切不可因为过去有此一件事实,吾人遂不得不有此一段文字。
关于各时代及各伟人之记载本甚丰富。吾人编辑课本时断不能包罗万有者也。故抉择史材一事极为重要。所谓历史实仅一种人类过去事实及状况之记忆,为吾人明了现代问题所必需之常识而已。未读历史之人每多肤浅谬误之见;曾读历史之人则每能根据过去之知识评判现代之问题而无误。